偕
发表篇数:38
万芳高中合唱团演唱马偕牧师所写的词
发表篇数:38 万芳高中合唱团演唱马偕牧师所写的词,何嘉驹所谱曲的“最后的住家”,唱得真好,令人感动。 加拿大籍的马偕牧师终其一生认同台湾、留根台湾;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深记在心,好好的学习与深思。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湾 啊~~~~ 1.第三行歌词所指为从观音山山下眺望与从山上俯瞰情形
马偕博士早期住在马厩改造的破旧房屋,直到1874 年年底
马偕博士早期住在马厩改造的破旧房屋,直到1874 年年底,接获加拿大教会指示,要他兴建兩栋宣教士宿舍。1875 年,马偕博士就在今天的真理街,亲自设计监工,兴建了新的宿舍,那是一间三面有回廊的西班牙式白色建筑,建材由厦门购入,地板挑高四尺加上高斜屋顶,据称有调节冷热空气对流的功能,不仅适合台湾热带气候,也适合多雨的淡水天气。 这栋有着优美造型的建筑,伫立于淡水埔顶,远眺淡水河及观音山,拥有极佳视野,环境相当素净清幽,淡水的学生都叫它“小白宫”
马偕初至淡水时,在当时英国领事与英商协助下
马偕初至淡水时,在当时英国领事与英商协助下,找到现在位于淡水教会旁,马偕街24 号后方的斜坡上的房屋,以月银15 元向地主陈阿顺承租。这里原本是清代提督孙开华的马厩,不仅破旧简陋,遇雨更是泥泞不堪,不适合人们居住,但在马偕博士巧思与耐心整理之后,不但一直以此地为家,并以此住所做为传教、教育和医疗的基地,直到1876 年炮台埔新建宿舍落成才搬离开。 在马偕日记里,1872 年4 月13 日记载着:“搬进我自己租的屋子,并不是一件困难的工作,除了两只松木箱以外,没有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