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用僵化的眼光而不是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这是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客观存在的问题。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教育的价值追求,要求人们摈弃僵化观点.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对待学生。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有关生理学、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既是自然的客观过程,又是社会历史文化过程,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个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各种因家作为个体发展的条件,通过个体的活动而发挥作用。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同时又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可变性。这些研究成果集中地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学生(尤其是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服从这些规律,而且最典型地体现出人身心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客观地理解学生的基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客观上要求人们应努力学习、领会有关人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