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岁月留声”与您分享人生的喜与悲、高与低。

听障改变了我,同时我改变了对听障的看法。

我一出世已是双耳严重听障,从小到大一直在主流学校读书,作为校内唯一的听障生,感觉总是比别人与众不同。

读小学的时候,记得一次上堂时,被一位不知情的老师当众很凶恶地骂我:“你系咪聋架!”,当时听到这句说话觉得很伤心,回到座位上嚎哭,事后回想,这位老师没说错,我的确有听障,但这件事已成为我久久未能释怀的童年阴影。

小时候常常被人取笑我发音不准,令我一直十分害怕面对群众演讲,后来慢慢克服及改善发音的问题,说话变得流利多了,文凭试成绩最好竟然是中文说话(5**)。因为天生听力上的不足,令我自觉一定要比别人努力读书来证明自己能力。

可惜,听力退化从来不在我掌握之内。读高中至今,我的右耳曾反复出现四、五次的突发性失聪,这种屡次出现的失聪没有一个明确医学上的原因,正如我须接受我与生俱来是听障一样。病发时右耳会听不到丝毫的声音,真的很无助。每次及时就医,等待一个多月后听力可回升一点点水平,但听力却已大不如前。

几次突如其来的右耳失聪,令我深深意识到自己听力原来有机会一直退化至完全听不见,甚至不能逆转,并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准备这一天的来临,于是那时开始我便学习手语,认识了这种聋人沟通的语言,甚至现时报读了手语语言学硕士学位。

在大学一年级时参加了大学的社会服务团,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听障青年支援网络(HISN),并于2016 年加入成为干事,参与策划不同的交流活动。一直想以自己微小力量改变社会的我,2018 年更有幸加入了聋人会员委员会(CDM),更曾作为代表到立法会发言,希望从社会政策上为聋人谋取福祉,我亦期望将来有更多的突破。

起初认识我的人,会觉得我比较内向慢热。若跟我熟络了的话,会发现我总会从别人说话当中,加入自己的笑点,令人哭笑不得,这份源于我经常听错别人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渐渐变成我的性格特质之一,希望这份“搞笑”能继续感染他人。

家铭排除万难,从香港理工大学顺利毕业。

家铭(最后排中)加入了本会的听障青年支援网络(HISN),策划了多个活动,与其他会员感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