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中心“听障者的一封信”活动,刘晴雯分享自身经历,鼓励大家乐观面对自己。(摄影/罗婉瑄)

【记者林晓薇淡水校园报导】视障资源中心12月6日晚间6时30分举办“听障者的一封信”活动,邀请身为听觉障碍者的清华大学资源教室辅导员刘晴雯进行分享,介绍听障者的特质以及自身经历,让参与者能更深刻体会到听障者的生活环境。

刘晴雯首先播放与听障者面临的问题的相关影片,介绍听障者的定义为“听觉永久性缺损”,只要听力受损在25分贝以上就会受到影响。一般听障者没办法正常口述交谈,通常会使用手语、口手语、读唇、笔谈、影片及图片等方式表达,甚至非语言沟通如眼神、唇形、表情及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同时示范一般听障者如何使用手语进行日常沟通。另外听障者也无法靠听觉辨识方位,所以在与他们沟通的时候需要保持面对面,避免后方或侧面互动。她接着讲述听障者、聋人及听人(聋人称听觉正常者为听人)在面对家庭、自我认同、学习、工作、人际及婚姻等层面的问题,一般听障者对自己会比较没自信,不过因为自己个性较为外向开朗,所以容易受到大家喜爱,希望同学可以乐观面对自己,开心生活。

华语文中心学生傅诗雅分享,自己对这个议题非常感兴趣,讲座中学到很多听障者的相关议题,也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管科三何承臻表示,没想到听障者听力和表达能力是相连的,听完之后更了解他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