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二起)SocREC社会纪录频道创办人梁日明先生、香港记者协会主席岑倚兰女士及《明报》总编辑梁享南先生首次同台讨论。
新媒体兴起,只要一机在手,人人都可以做记者,但要真正达到记者的专业水平,又是否人人都可以做到?而在发掘社会真相方面,传统新闻与公民新闻又能互补不足?就著这些议题,新闻学学会早前特意举办传媒论坛,邀请香港记者协会主席岑倚兰女士、《明报》总编辑梁享南先生及SocREC社会纪录频道创办人梁日明先生,同台探讨公民记者的角色与价值。
对于公民记者是否拥有采访权及能否作出专业的报道,三位嘉宾各持己见。梁日明以公民记者身份创立SocREC社会纪录频道这个民间组织,藉以维护社会公义,所聘用的记者均是义工,没有记者证,对他们而言并不会构成太大问题。他认为:“公民记者与传统媒体各司其职,前者被视为发掘新闻素才的‘农夫’,后者则是‘厨师’,以专业的角度和分析去处理各种新闻素材,提供较全面的新闻报道。”梁享南表示认同梁日明所提出“农夫和厨师”的比喻,两者可产生互补的作用。他补充公民记者应该享有和传统媒体同等的采访权:“每个人都有权做新闻,社会就更公平。”岑倚兰则指,公民记者不能与网媒混淆,需要有客观的标准分辨记者与普通人,以及懂得区分他们所报道的消息。
论坛结束前,岑倚兰和梁享南勉励有意投身新闻行业的同学要保持热诚;梁日明则鼓励同学要以不同的方式维护社会公义。
梁安琪同学(新闻学副学士二年级)参与论坛后表示获益良多:“听过讲者的分享,更觉得记者不易为。三位说做专业的记者要‘有团火’,我会好好坚持。 ”
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新闻学学会指导讲师谢玮升博士指:“随着网络发达及社交媒体普及,网媒及公民媒体应运而生,两者都冲击了传统新闻媒体的运作。今次论坛希望透过两位资深记者与公民记者的对谈,让同学反思公民媒体的价值与出路。”
岑倚兰形容做记者很多时是“有志未能伸”,勉励同学要胸怀“一团火”。
论坛期间,新闻学同学争取机会向资深新闻工作者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