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校记的主题是“求事实 薪火传”,迎新讲座亦以“记者如何求事实,辨别消息真伪﹖”为题,经过两场讲座后,一众校记对“求事实”的专业态度有了更深认识。

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梁伟贤在首天讲座中,透过多幅不完整的图像解释,“人类的视觉观点有时会把我们骗倒”。他指出,新闻工作者在求真过程中不会得到整幅图画,甚至有人会刻意发放资料误导记者。因此,记者要有怀疑精神,要客观地、多角度地分析不同观点,将社会中分割的图像填上意义。

亚洲电视新闻部高级记者缪美诗同意,求真是记者最基本的责任,但她提醒同学﹕“‘事实’存在不同的定义。‘路边社’消息都可以发展成大故事。”记者要确认非伪造的可信数据及文件来源,认清受访者的利益所在,以多角度采访。她补充﹕“思考、求真比答案更重要,传媒发放多点资讯,公众便知更多。”

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少南则从原则出发,讲解如何追求新闻真相。亚洲电视新闻部高级记者张慧慈则以实战体验,向校记阐述追求真相的过程。她以星展银行销保险箱的新闻作例,说明查证新闻消息来源的重要﹕“爆新闻,背后一定要有佐证,否则记者可能要承担报道假新闻的后果。”

当日不少校记踊跃发问,对于校记的表现,张慧慈赞不绝口﹕“他们做足资料搜集,似是有备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