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云讲堂-如何从空中看大湾区:白天还是晚上?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只有中文版本)
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可用于观测、监测、测量和模拟构成自然和人类生态系统的许多组成部分。在社会需求和卫星和传感器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如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我们目睹了全球研发、技术转让和工程应用的巨大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卫星、高光谱成像、激光雷达和雷达技术得到发明或重新发明。与互联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导致了谷歌地球等网络上地理参考信息的出现。这些新的"地理虚拟世界",结合GPS,移动地图和现代电信技术,已引起政府、行业和公众的极大兴趣。遥感 “大数据” 的增长伴随着免费中低分辨率卫星图像而发展。随着卫星图像采集的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特别是那些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导致任何地点的图像积累增加,为时间序列分析和场景动态的实时评估创造了可能性。自 1992 年以来,卫星收集的夜间灯光图像已越来越多地用作人类住区和活动的指标,利用时间序列夜间灯光图像来监测城市增长,分析社会经济和环境变量的动态,并评估城市化的环境后果。本讲座拟探讨使用白天和夜间的时间序列卫星图像,通过比较大数据和小数据方法来分析大湾区的城市化过程,讨论两个关键科学问题:(1)时间序列图像如何用于表征和量化城市化进程? (2) 是否可以提取夜间灯光特征来增强白天图像,以绘制和表征各种类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