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时候,罹患有精神疾病的案主会变成骚扰心理工作人员的“歹徒”。经常发生的骚扰行为包括:在不适切时候打电话来、无理由地打电话来、打私人电话骚扰、到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或家庭处所游荡(甚至破坏)、扬言要以法律程序来攻击咨商者。

最常成为骚扰者的案主为人格障碍症的患者。这类案主因为人格的障碍,容易忽视别人的需求,用不适切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愤怒或期待。

其次容易成为骚扰者的案主是躁症患者,这类案主因为精力旺盛,无处宣泄,无辜的咨商者,正好成为他肆虐的对象。但这类案主因为情绪高亢,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所以不会太执著于某位咨商师(这也意味着会有其他人倒楣)。

最麻烦的是成为精神障碍患者心中妄想的主角。无论是思觉失调症患者,或是妄想症患者,都可能把咨商师当成妄想的对象。案主可能坚信你正在迫害他,可能坚信你正在暗恋他、可能坚信你在监视他、也可能坚信你偷走他的某些记忆。有些时候,咨商者甚至会变成患者幻觉中的一部分,案主可能听到你在家里跟他说话,可能听见你在骂他,或是甚至听见你在指挥他。

这时候,咨商者的处理态度,必须很明确。

在工作场合中,倘若案主是依照一般程序来寻求你协助,那你也只好配合行事──即使你明知他在骚扰你。但你最好不要露出任何情绪的反应,以免成为案主不适切行为的增强物──多数骚扰者,都会希望对象出现被骚扰反应。

倘若案主不是依照一般程序来寻求协助,那么,你就可以断然拒绝。相同的做法,一样适用于下班之后的私人时间与空间。

倘若案主出现威胁性的动作,诸如不断在你的办公地点附近游荡、跟踪你的行动、监视你的住宅等等,那你的做法很简单──把自己当成一般的民众,看看一般民众会怎么处理?请保全人员?报警?请同事陪伴你回家?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法。

最后,读者不妨记得一句话──你的人性与种种需求,并不因为你的身份而消失。倘若案主不循常规的方式来当个“案主”,那你也不必跟他客气、继续扮演那个苦哈哈的咨商者。你就想像成你在外面,穿着便服,遇到一些无聊人士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如此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