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高山地区的布农族,是台湾最擅长采集豆豆种子的原住民族群。他们擅长在缺水而贫瘠的畸零砾石地上种植豆豆家族,包括树豆、鹊豆、四季豆、花豆、红豆、豌豆、豇豆等。勤奋的布农族,尤其是族中的妇女,以种豆为美德,并透过相互分享,代代流传各种豆豆的地方品系,形成特有的保种文化。

豆类富含营养,是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来源,有“穷人的牛肉”之称。豆豆具有固氮养地功能,又抗旱省水,栽种过程均可不施用农药、肥料,非常容易跨越有机门槛,是一种易种而健康的作物。由于布农豆豆生长在贫脊的砾石地中,又在当地自行留种,经由一代一代的交配,已锻炼出格外强健的生命力,抵抗逆境的能力特别强,处于现今日益严重的极端气候下,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豆豆的食用方式相当多元,可以采摘豆嫩豆荚,如称为“懒惰豆”的八月豆;可食用新鲜豆,冷冻即可保存;最常见的则是以干豆方式储存。布农妇女沿用传统方式,将晒干的豆豆保存于陶瓮或木桶中,再加入烧柴火剩下的草木灰烬混合,可防蛀、防腐,有利于长久保存。要食用或播种时,取出洗净即可。

由于布农族人烹调豆豆的方式相当单调,大多是加入姜片煮汤,年轻一代的布农族人已不太喜欢吃这些豆豆汤,连带也不太知道各种豆豆的名字,更不用说栽种方式了,以致传统的豆豆饮食文化和保种文化有失传之虞。慈心基金会进入南安部落辅导有机农业后,唤起当地重视豆豆文化,年轻人也开始和年长的部落保种人互动学习了。

2016年,慈心基金会在台博馆南门分馆的“田里有脚印市集”举办“布农豆豆饮食文化特展”,使用这些布农豆豆为素材,请厨师开发出各种新颖食谱,现场烹煮给现场宾客品尝。2017年4月中旬,台北植物园“南门町三二三馆”展出“布农豆豆知识特展”,我们特别带领南安田区的妇女们北上参访,同时策展人也于6月至南安移地分享。我们希望藉透过不同的交流对话,以豆子的文化与记忆,串起相隔中央山脉两端布农部落妇女们的豆类传统知识与集体智慧汇整,重振部落传统农业智慧与正在消失的传统作物,期盼布农豆豆文化能以更新、更多样化的面貌展现风华,永续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