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4日读毕。

为“小说轩”中之一辑。以人物为主题谈论《红楼梦》。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只能在有限篇幅之内去塑造,这是对于执笔者而言的。而对于读者,则面临一个有关接受美学方面的问题了。同一人物,不同作者去写有不同的结果,这样情况也适用于不同读者对同一文学形象的解读。

人物的文字描述是有限的,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人物的某几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中的大都需要一些初步的理解,而不仅是从字面上所得。这都是较直接的所得,由这些点而去构成的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这取决于读者志读者的不同 ,因而每一个读者都有充分的理由去成为一个评论者。

这种类型的不同无法以对与错的观念去判断,而应承认这种多元存在的合理性。此种不同 产生的理由大致有:对文本理解的不同;对“特征”存在性理解的不同;对“特征”与“特征”关系解释的不同等。而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则是读者之间的经验与价值观的差别。

因而设有评说的定论,这便是读小说的乐趣。有充分的可能性便意味着自由。

想到了王小波的《万寿寺》。似乎有些若隐若现的联系。或许王小波所想展示的便是这种“乐趣”的所在。

发布在读书笔记(2000).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 发表评论或留个互链:互链地址.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x发表在《关于》

用图表说明2019年的阅读记录发表在《2019年阅读清单》

笔记:Deepin 误删除软件包的恢复- Aster Wang爱折腾发表在《Ubuntu 的系统恢复》

匿名发表在《TexPoint,在PPT里加LaTeX公式》

19462211发表在《Twitter上的胡言乱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