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记者杨欣洁/台北报导】

一名13岁国一男生,不时感到头痛、耳朵闷,颈部有突出的肿块,就医才发现罹患鼻咽癌,所幸治疗后目前状况良好。

三军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朱永祥表示,三总共收治过两名13岁就罹患鼻咽癌的患者,多是出现耳朵闷、头痛,肿瘤已经转移到颈部,但在经放射线治疗后,情况良好。

朱永祥表示,根据卫福部国民健康署调查,鼻咽癌是男性癌症发生率第12名,平均年龄49岁,是前12大癌症中平均年龄最年轻的癌症,目前鼻咽癌病因不明,最常见症状为颈部肿块,且因癌症转移至淋巴结所引起,通常不会痛,而是慢慢长大。

朱永祥说,也有病人长期鼻塞、流鼻血或痰中带血、耳朵闷胀感或中耳积液,较少见的症状是头痛、复视等,若有疑似鼻咽癌的症状,应尽速就医诊断,透过内视镜、切片等诊断。

健检中测量的血中EB病毒的抗体,有人称为鼻咽癌指数,但朱永祥解释,一般成人大都接触过EB病毒,故血中抗体也多呈现阳性反应,此指数只能做参考,EB病毒抗体高并不代表罹患鼻咽癌。

朱永祥说,鼻咽癌五年存活率平均有七成以上,建议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马偕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吕宜兴表示,青少年罹患鼻咽癌案例十分罕见,致病原因部分与家族遗传有关,国内有研究显示,吸烟逾25年、长期吸入木屑的族群罹患鼻咽癌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