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
锡铅混合钙钛矿因其适合单结和多结叠层光伏器件的带隙而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但能量无序性仍然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鉴于此,青岛科技大学周忠敏团队及中国海洋大学李崇文团队开展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如何降低能量无序性制备高效稳定的锡铅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我校药学院朱明哲老师参与该项研究工作,并负责量子化学计算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钙钛矿结构化合物,最常见的是基于混合有机-无机铅或锡卤化物的材料,作为集光活性层。 钙钛矿材料(例如甲基铵卤化铅)生产成本低廉且制造相对简单。 钙钛矿具有吸收光谱宽、电荷分离快、电子和空穴传输距离长、载流子分离寿命长等固有特性,使其成为非常有前景的固态太阳能电池材料
国立交通大学光电系特聘教授卢廷昌研究团队,近期提出对钙钛矿材料品质的改进方式,并成功展现在可挠式基板上制作出可在室温条件下操作的薄膜激光的成果,卢廷昌表示,未来钙钛矿激光光源波长范围将可扩充至涵盖可见光波段,可实际应用于内视镜、智能穿戴装置,或是直接承载于无人机上,以进行各种特殊环境下的照明、影像显示或是生物数值量测等应用。 卢廷昌表示,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晶体材料(organometal-halide perovskites)表现出极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并具有许多特殊且有趣的光电材料特性,在发展新颖光电子元件如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或是激光发光元件上极具潜力。同时,钙钛矿晶体材料可经由简易的溶液调配过程大量制作,因此具有**作成本、可大面积制作及高几何结构相容性等等特性,近来在太阳能玻璃及可挠式发光元件发展中引起了广泛地兴趣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SCs)是一项颠覆性的光伏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工艺简单等优势。目前,小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达25.7%。然而,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的效率相对偏低,这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1)钙钛矿薄膜和其他功能层的非均匀大面积沉积;(2)组件串联电阻的增加和并联电阻的减少;(3)连接独立子电池单元的死区;(4)P2线蚀刻边缘处的局部钙钛矿退化
无机卤化物钙钛矿太阳电池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新型光伏材料之一。但在无机钙钛矿器件的制备过程中无法避免产生缺陷,与钙钛矿体相中存在的缺陷相比,表面的缺陷浓度更大,因此,使用界面工程对钙钛矿进行钝化,能够有效的提升钙钛矿器件的效率。 今年伊始,我院刘生忠教授团队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方面取得了新进展,通过理论研究,确定组胺分子可以有效钝化钙钛矿的表面缺陷,最终将无机钙钛矿电池效率提高到当前世界记录效率(20.8%)
3月10日下午16:30,云顶博导论坛在云顶三楼S308教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为陈棋教授,讲座的主题为钙钛矿材料与器件的均一性。黄文超研究员、夏建龙教授、王冬雪副研究员、吴迪副教授出席此次讲座,云顶学生积极参加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