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网记者 郭若溪)3月18日,记者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获悉,2022年深圳新增床位1920张,新增三甲医院7家、总数达32家。2023年,深圳卫生健康领域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76个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重点补齐医疗资源薄弱区域短板,建成市第二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等项目,全年新增床位3200张以上,提升医疗国际化水平,努力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实现“病有良医”。
2022年,深圳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率先实施港澳医师多点执业,“港澳药械通”扩大至19种药品和11种医疗器械,携手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发布全国首个《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22年共完成医疗卫生固定资产投资超230亿元,加快建设89个卫生重大项目,全年新增床位1920张,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27家,港澳独资医疗机构达到11家。获批建设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深圳医疗高地建设新的里程碑。
2023年,深圳将加快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世界一流医疗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研究,加快76个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重点补齐医疗资源薄弱区域短板。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实施基层医疗集团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社康机构服务能力升级工程。
落实第二批综合授权改革任务。粤港澳大湾区遴选2-3家医院开展《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评审评价,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支持前海建设国际医学创新示范区,推动“港澳药械通”新增3家指定医疗机构,适用药械品种达到35种以上,加强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建设,在12家单位推广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
提升医疗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坪山)等深港医疗合作重大平台建设,引导1-2家港资医疗机构落地前海,推动深圳前海泰康国际医院(筹)和前海人才港、青年梦工厂北区2个国际化社康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促进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独立设置机构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