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战略正在成为国家战略,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新型基础设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等提及次数明显增加,而智慧城市和新型智慧城市既是这些核心国家数字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试验场"。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渗透,C端对于线上支付、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营销等方式已经完全接受,而城市服务目前看来线上化占比相对较低,依然有大量的改进空间和市场机会存在,尤其在智慧交通、智慧园区、城市大数据平台、城市云因中心等领域。
在中国十年(2009-2019)的发展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大、政策驱动明显,但是建设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市民获得感并不强。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连续运营能力差,更多的是项目制投资,而不是长期运营型投资;另一个关键点是不仅仅政府要进行智慧化投资,其他运营主体尤其是地产商等提供空间运营服务的角色需要数字化转型。
在价值层面,"惠民、强政、兴业"的价值主张并没有变化,其中数字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更关注的重点;此外,在美丽中国的政策引导下,环保和生态价值将成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另一个价值关注点。
厂商视角上,越来越多的非传统ICT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尤其是具备科技输出能力的大型企业,比如地产商、金融机构等。
IDC认为未来5年智慧城市市场的十大预测如下:
预测1:在2022年,10-20%的智慧城市物联网项目将难以推进,由于项目价值及关键绩效指标(KPI)定义不清、厂商交付内容不理解、不充分的投资和利益关键人的了解。
预测2:到2020年,20%的城市将使用复合型指标来评估城市情况,比如主动预警情况、移动即服务情况和个人关怀。
预测3:到2022年,为应对市民和组织意见,50%下一代的安全技术采购将被严格的政策规范预先限制。
预测4:由于公众对政府使用个人数据的不信任程度不断攀升,到2022年,50%的城市将发布数据伦理政策来定义何种数据可以被收集、使用和共享。
预测5:到2022年,30%的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平台将用以应对海量资产、产品极其相互关系带来的复杂性。
预测6:到2022年10%的安全事件将来源于智慧城市物联网设备,驱动两位数的安全软件和员工培训的预算增加。
预测7:到2024年,60%的未开发城市和10%的现有城市将使用数字化空间规划能力和新的分区规则来助力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
预测9:到2023年,1/3的智慧城市场景将被5G影响,70%一二线城市将使用5G技术实现实时犯罪中心,车到一切(V2X)连接和智慧场馆等规模化服务。
预测10:到2024年,25%的一线和二线城市使用5G 基于蜂窝的车到一切技术(C-V2X)或专用短程通信(DSRC)标准来部署车联网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