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界良/苗栗报导〕南庄乡是全国唯一量产一叶兰的地方,极盛时曾年销日本30万颗球茎,苗栗区农业改良场研发一叶兰组织培养技术,并移转给南庄乡农会,希望提升品质、增加产量,将一叶兰产业化。
台湾原生的台湾一叶兰,1909年在阿里山被发现后,粉紫色的花朵外型独特,姿态优雅,引起欧美与日本瞩目。南庄乡的加里山是台湾一叶兰的原产地之一,早期许多民众摘采野生球茎外销日本,导致数量减少。
南庄农会辅导农民进行人工复育并成立产销班,将台湾一叶兰球茎销往日本,极盛时期外销量曾达一年30万颗,但传统培育方法是等球茎长出小球茎,需3到4年才能卖,无法大量繁殖,产量逐年减少,去年出口仅剩6万颗。
苗栗农改场针对台湾一叶兰进行组织培养研究,透过实验室无菌播种技术,可1次培育数万颗,甚至几十万颗小球茎,3年前将这项技术移转给南庄农会,农会去年也首度成功培育出3万颗小球茎。
农改场蚕蜂课长卢美君说,小球茎还要移植到田间继续栽培、驯化,等大一点再提供农民培育。传统培育方法每颗球茎每年只能长出2、3颗小球茎,组织培养方法1次可培育10、20万颗,3到5年后就能收成。
农改场副场长余锡金说,传统方法培育的球茎大小不一、数量不定,不利外销。组织培养方法可大量生产、品质也整齐、稳定,才能创造经济规模,将台湾一叶兰推广出去。
南庄农会推广股长罗月桂说,台湾一叶兰产销班有13个班员,栽培面积约2公顷,今年将逐渐集中到海拔较高的大坪培育,并尝试培育白色一叶兰,销往日本。以往由于数量不足,无法供应国内,未来也将开拓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