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内蒙,在你心中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一望无际的荒漠大地,策马飞舆,黄沙滚滚?如果此时,在大漠之上驰骋千里的,不是骏马,而是空中一台盘旋的无人直升机,会不会将你从《射雕英雄传》的遐想,拉回科技时代的当下?2018年12月4日,“北京汇达信达”的一群工作人员,带着“田屋”的无人直升机,从北京出发,前往内蒙的伊金霍洛旗,准备在-9度低温的高原上,以无人机进行3D建模测绘。
出发前,远在台湾的“田屋”资深工程师阿原,忧心忡忡。说起这台刚亲自去北京完成软件更新的无人机,阿原坦承:“这台无人机从未在如此低温环境下飞行,所以有点担心。”说得更具体一点,阿原担心的,是系统里的电池。我们知道,一般电池的**工作温度是20度以上、40度以下;而低温下的电池放电性能会大大降低,因此,要如何在极端低温的天候下完成飞行任务,无疑是一大挑战。
像要护送孩子到远方壮行般,阿原频频透过微信向对方殷切提醒——电池要保暖、保温,记得备好吹风机与暖暖包,出发前要先检查伺服机的动作与出力状态……。预备飞行前,阿原建议对方想办法持续把电池升温到零度以上。于是,北京的朋友拿起吹风机直吹加热到5度以上,随即展开任务。之后,传来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无人机顺利起降,完成测绘目标——那不仅是客户端在新据点达成了任务,更刷下了“田屋”无人机在另一项令人欣慰的记录。面对未来,阿原有信心一切会渐入佳境,他说,军规等级的新版无刷伺服机,即将完成开发与生产,而未来的电池,可以在-16度的严苛低温下,无需暖机便能正常操作。或许将来,蒙古草原上的“英雄骑马壮”在配上无人直升机时,可以相映成另一首结合现代科技的《出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