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这本书中是康熙年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所编选并加以评注的。书中按时代和作者编排,分为了十二卷,共222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这些名家作品,其思想、主旨、风格、语言都各具特色,这不仅是我国散文的精华,也是多数名家呕心沥血的成果,其中的奥秘和智慧,都需要去细细通读才能明白。
比如苏轼《石钟山记》中“事不目见耳闻,可臆断其有无,可乎?”比如《师说》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还有《五柳先生传》里的“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都能感受一种明辨是非和旷达致远的心境。
我想这本书能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给了启迪的范本,更是作为文言文散文学习的启蒙书,他上到东周,下至明末,中华两千多年前的精髓都在这里,吴乘权曾经说过,《古文观止》“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谰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云尔。”这也是“观止”之由来,“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
作者给这本古文取名“观止”,也是一种对它囊括性的解读。
这本书,虽然读去晦涩,但细细品味,反而愈感精华,愈感自己了解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