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筹知路召集人;本身为专业测量师,从事房地产业务超过35年,先后担任多间香港上市公司管理层要职,现为香港立法会议员。
差饷物业估署上周公布,本港6月份私人住宅楼价按月微升0.1%,已是连续第二个月上升,创下去年8月以来的10个月新高。同月的私人住宅租金亦终止了连续9个月的跌势,按月回升0.5%。
虽然以上为滞后数据,未有反映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出现第三波爆发的影响,但之前的两波疫情与历时大半年的“黑暴”,导致香港经济严重衰退(第二季GDP劲跌9%),失业率急升至15年来新高(最新达6.2%),不少市民都对楼价及租金“企硬”不跌,甚至“疫”市回升感到大惑不解。
楼价与租金未有在“疫”境中大跌,主因是香港的土地与房屋供应依旧严重短缺。运房局最新数字显示,未来3至4年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潜在供应量只有9.2万个,较上一季减少约3000个。另一原因是全球各国都正在大印银纸抗疫,令利率维持在超低水平,刺激资产价格上升,亦短期内减轻了市民供楼的成本。
然而,随着本港及多国最近都出现疫情反弹,经济复苏遥遥无期,再加上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攀升,有意置业的市民必须小心衡量风险与自身的能力。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早于去年初发表报告,建议政府以多管齐下方式觅地建屋,并提出了8个增加土地供应的优先选项。事隔至今已有一年半,几乎全部选项的落实进度都极为缓慢。
其中可带来最多全新用地及公私营房屋单位的“明日大屿愿景”,遭到揽炒派及部分环保人士不断抹黑阻挠,最后连中部水域人工岛的前期规划研究拨款都未能如期讨论。多个维港以外的近岸填海计划,例如沙田马料水和屯门龙鼓滩填海,亦因地区反对而被迫搁置或押后。讽刺的是,不少反对进一步填海的当地居民,本身正正生活在早年透过填海得来的用地。
对于发展新界棕地和农地的建议,揽炒派声称支持,但去到真正推行时,同一批人往往又会出于政治或私人利益而转軚反对,最终所需时间未必会短过填海。以元朗横洲发展计划为例,由提出研究至近日正式开始收地,前前后后已用了八年时间,但至今仍有部分村民因不满安置及赔偿安排而拒绝迁走,令工程迟迟未能展开。
笔者促请政府勿因一时的疫情及政治经济动荡,而放慢各类觅地建屋计划。我亦再次恳请揽炒派及相关人士,不要再口讲就反对“地产霸权”与“高地价政策”,实际上就对所有觅地建屋计划都拉布阻挠,令到私楼楼价与租金居高不下,公屋轮候时间愈拖愈长,愈来愈多基层市民被迫挨贵租、住㓥房!
2020年8月4日(逢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