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星凤──《魏三体石经》初拓未剖本(文物馆周记010)

《魏三体石经》又称为《正始石经》、《魏石经》,三国曹魏正始二年(241)刻制,内容为十三经中的《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因为每字皆刻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故称为三体石经。与汉代的《熹平石经》、唐朝的《开成石经》,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石经,都是官订的教科书。

《魏三体石经》原石立于洛阳太学,随后因战乱及搬迁,石经严重损坏,四处分散。据王广庆(1889-1974)记载:最大一块残石据传是在民国十一年十二月,乡人朱某等人发现的。出土地在碑楼庄,朱家圪塔、大桥之间,北临洛水,与龙虎滩隔岸约二三里。王广庆从郭玉堂(1888-1957)处得知消息后即通知张钫(1886-1966)设法筹资购买,但不久被谢荣章买走。谢因为原石太重,没办法偷偷载走,命令白姓石工,乘夜凿成两半。河南省政府得知后,紧急通令洛阳拦阻,并经孙经武等委员协议:在洛阳出土的石经不应由私人收藏,建议建亭保护,后因经费短缺而作罢。最后,剖为二半的残石分别置于洛阳县署以及新安官磺局。

纪念品区亦有魏正始石经《尚书》及《春秋》拓片复制品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