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特区政府施政满意度调查后,有团体近期再次进行“直选议员满意度”调查,并依次排名对外发布调查结论。由于“聆听民意、以民为本”是议员基本责任和首要的工作目标,是次民调或令一些政界人士为之紧张。不过,基于目前本澳民意调查的某些不足,各位议员大可持着“无则加勉“的心态,坚持“一切从零开始做起”的态度,继续扎实地做好基层工作,以获取实实在在的民意。
民调是在某个时间点民众对一个或一组议题的看法,是现代社会了解民众行为、意见及态度的方法,因此,对于政党、社团、学术机构和商业组织都具有不言而喻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民调作为科学性话语具有极强的语言张力和权力向度,使得不管是谁都想运用这个先进的话语工具来彰显自身的话语权,也就使得民调在澳门成为了“公交车”,只要投“几蚊鸡”落去,就可以随便上。一些社团连最起码的随机抽样都未识得,只是在街上随便访谈几名民众,就大胆地号称代表全澳市民的意见。
不可否认,本澳亦存在一些相对专业的调查人士,做了许多相关的工作,但是,民调领域混乱、调查方法低拙、调查结果被过度推断的现象不容忽视。以是次“直选议员满意度”调查为例,其推断的结论就令人觉得可疑。
电话调查作为一种新颖的调查方式,其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但应该看到,随着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提高,固定电话用户的减少,电话调查出现了新的情况。电话调查的母体正在逐渐变小,调查结论的推断亦受到相应的制约,必须要结合问卷调查、质性研究等多种方法加以检验。例如,本澳户数约有15万,但是只有11万户拥有固定电话,大概占到总户数的78%,抽样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出现抽样盲点。
科学严谨的电话调查应当是针对澳门电话拥有的现实情况,开发适合澳门的电话抽样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对CATI系统整个工作流程的管理和监测,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实现CATI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最终设计出适合澳门这个特定地区的CATI系统。基于澳门民调刚刚起步,适合澳门的电话抽样方法显然还有待设计与开发。“直选议员满意度”调查在抽样方法上必定会出现样本设计与样本实况乖离,从而产生某种程度上的系统误差。
除此之外,样本过度扩大推论、各级调查人员素质、渗入误差、调查问项、统计结果与调查目的相孛等可能存在的问题,“直选议员满意度”调查亦存在着调查回应率严重偏低、样本数量不足等问题。是次调查从澳门居民登记的9万多个住宅电话中随机抽出6千个号码,最后成功访问了856个受访者,回应率仅有14.2%,严重偏离正常民意调查的回应率阈值,其结构性误差必定异常严重,科学性亦存在很大问题。
同时,民调行业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大家都习惯运用3%的抽样误差,在95%置信度下,1000-1067是一个不成文的标准样本数。而“直选议员满意度”调查只成功访问856个调查对象,偏离了民意调查的“行规”,抽样误差也扩大到了3.349%,降低了以调查结论推断总体情况的准确性。
还有一些有待考证和探讨的问题:是次调查以黄历作为抽样框还是运用了CATI工具进行抽样?为何抽样框只有9万多个住宅号码而不是11万个住宅号?抽样方式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还是系统等距抽样?相关数据是否有进行加权处理及加权的方法为何?在回应率只有14.2%的情况下,以此作为判断直选议员知名度和满意度的唯一指标是否恰当?
当然,“直选议员满意度”调查确实运用了一些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但是透过其结论和研究过程,可以反映出了一个问题:澳门多数的民意调查还处在一种迷糊状态之中,基层民意容易受到错误解读和错误引导。这一点应当引起关注,也需要我们在不断学习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