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身教、愿意赐教、受教。身教就是教练本身的言行,也是教学的一部分,笔者回忆昔日教练时,每每都只会想起他们的一些小故事,完全记不起他们教过什么战术。记得小时候,有一位出色的教练领我们比赛,因我们表现不好,教练大骂我们一场,完场后检讨时,他第一件事竟然主动跟我们道歉,说自己刚才情绪控制出现问题。这位教练的身教,深深刻在我的教练,事实上,这次之前,我从未试过有教练跟我们道歉,好像之后也没有再出现过。这件事让我想知道这位教练的背景,想了解他的修为,后来才知他是一位满有知识、学问、有信仰的运动健将,从这时开始,立志要成为满有知识、学问、有信仰的运动健将,到今日笔者仍受这思想影响,起码我能做到成为一位会道歉的教练。
教学哲学中,教练是“会犯错,也能犯错,但也要认错”,小小事情看似简单,但大家都知,在主流文化下,会认错的教练也鲜见,在练习和比赛中教练有无上权威,队员大多不敢多言。但人谁无错?不要看到自己过大,用知识加上经验,努力成为队员的帮助、扶助者,这样才是正确的良方。引用约翰.赫尔默斯名句︰“伸出你的双手去提升和支撑他人,没有比这更好的心灵锻炼了。”心灵锻炼是重要,也是一种个人“内功”锻炼过程。没有好健康的心灵,也无法训练心灵健康的人材。
不知为何,有很多教练总喜欢“用人唯亲”,更有教练“教学留一手”,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看到有潜质的队员,会多加留心,如果愿意跟随教练,就是俗语所谓的“跟师傅”,师傅为了保障自己,无若干年日,也不会传受师傅的毕生绝学给徒弟,笔者在此说明,劝告“教学留一手”的师傅尽早收山,以免制造更多“后起之秀”。作为教练就是要赐教徒弟,把“最上乘的武功”的传扬开去,让徒弟更胜师傅,这样才会有更优质人材出现。
事实上,当你认真教导别人时,自己也在反思教学内容,对自己有更大益处,是助人自助的过程。笔者相信每个人都是人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线,努力学习便能突破,谁也能成为别人的祝福。教练犹如在垃圾堆填区中找寻被遗弃的物件,人们看似没用、不起眼的东西,教练要用锐利的眼光找出来重新塑造,连他自己也不发现的强项,教练也要发掘出来,这才是教练应做的事。教练工作不只是一门生意、一份工作,而是一种关系、生命交流的过程,请重视每一个生命和每一次生命交流的机会。
教练要保持警醒,如威廉.贝内特所言︰“诱惑无处不在,欲望随时产生,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世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等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