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无论高处有什么样的无限风光,它只是淡淡而过,顺其自然地向低处流去。涓涓细流不贪恋仙境,义无反顾地奔向大河大江的怀抱;蒙蒙细雨静静地滋润干涸的土地。向下,退让,有形,无形,这就是水的性格。它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夺名利。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这次新疆游,对老子的名言有所理解。新疆是个缺水的省份,在缺水的地方是大片的戈壁,而吐鲁番年降雨量仅有80厘米。这里的劳动人民却利用了水的这个特性,引来了遥远的雪山之水。

水的确很奇妙,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