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70岁的陈老太太身体硬朗,平日自己一个人住。犹记去年过年期间,陈老太太忙进忙出,为难得回家团圆的儿女们打理吃住。一连多天的年假假期,她像陀螺一般没停过,但依然精神奕奕。在长假结束前,儿女一个个返回他们的小家庭,陈老太太看着剩菜和用过的被褥,忽然一阵胸闷、喘不过气,休息后又开始收拾家里,但却全身酸痛。
陈老太太赶紧到医院就诊,经由家医科、心脏科详细检查,都找不出原因。隔天女儿陪伴她到身心科检查,医生诊断为“空巢综合症”,并提供一些调整作息的建议,请女儿多关心她。历经2个月追踪,陈老太太逐渐恢复以前的活力。
何谓空巢综合症?
台北慈济医院身心科医生王慧懿表示,陈老太太是在欢乐团聚、儿女各自离开后,开始提不起劲、全身酸痛、胸闷、喘不过气,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引起的情绪反应,学理上称为“失落事件”(lost event)。这种年节过后的孤单、空巢期,是由事件所引发的情绪反应,这并不是一种病,而是这样的事件可能引发一些症状表现,也就是“空巢综合症”,若未及时处置,症状持续发生,就可能久郁成病,最常见的就是忧郁症。
王慧懿说,“空巢综合症”是指父母因子女长大成人离开家而感到悲哀孤单,由于不用再照顾孩子,父母觉得自己的价值降低,因而形成各种情绪问题,通常是一个短期的症状,孤独、悲观、提不起劲、失眠、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闷、喘不过气等都是“空巢综合症”常见的表现。有些人会在一段时间内慢慢走出来,心情逐渐复原;也有人未及时跳脱,而引发忧郁症或其他更严重的生理疾病。
王慧懿提出,老人家多数无工作,所以能转移注意力的事务较少,加上老人独处时间较多,产生忧郁症的比例相对高。在临床上,“空巢综合症”较严重者,医生会给予药物或咨商,轻微者则建议调整生活作息缓解症状。在此提供3项改善“空巢综合症”的建议:
现今科技发达,电话、视讯都相当方便,父母与儿女之间要经常主动打电话,或透过视讯传达关怀。
王慧懿提醒,身为儿女者,要多留意父母的各种身心变化,一旦发现父母有上述症状,切勿以一句“您想太多”搪塞带过,要多付出关心,让父母感受到爱与温暖。当发现父母有类似症状时,务必带父母找专业医生诊治,以免因延误而衍生出更严重的疾病。此外,老人家们还要保持正常作息,培养兴趣。如此,他们就能远离“空巢综合症”,当个快乐银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