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终生疾病,其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患病率高、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已成为我国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全球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约680万人。中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糖尿病前期流行率达35.7%,在所有患者中仅36.5%已知自己患病。据此估算,全国现有确诊患者达1.4亿人以上,还有大约4.6亿人以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现有适宜基层首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8300万人以上。按照就诊率4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3320万人。

有鉴于此,首医联盟医学研究院(北京)(以下简称首医联盟)、北京糖代谢研究会携手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院等单位,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我国糖尿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此次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糖尿病中医药综合干预适宜技术”“治疗糖尿病重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开展“国家指南糖尿病中医药临床治愈康复行动”(以下简称“行动”),目的就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从而降低糖尿病相关社会和经济负担,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以上几部“国家指南”,其宗旨是坚持防治结合的方针,立足中国人群循证医学证据,着眼于临床应用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规范临床医疗实践、改善中国糖尿病防控现状。在现代医学中,指南犹如灯塔,指明航行的方向;指南又如桥梁,将科学证据与临床实践联通起来。尤其对于医疗健康工作者,指南及共识起到规范职业行为及指明职业发展方向的作用。临床医师要努力理解并遵循指南,掌握扎实基本技能,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发挥“四师共同服务(中医医师、营养师、康复理疗师、健康管理师)”作用,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就医,规范采用“糖尿病中医药综合干预适宜技术”,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和前期人群进行调理,对初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服用降糖药后血糖等理化指标和临床症状未改善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合并症的患者、有意愿减少降糖药/合并用药用量的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使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达标,糖尿病并发症延缓或逆转,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致残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初次发现血糖异常,病因和分型不明确者,或已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者。

2. 儿童和年轻人(年龄<25岁)糖尿病患者。

3.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糖异常者。

4.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低血糖或高血糖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糖尿病酮症;疑似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或乳酸性酸中毒)。

6. 血糖、血压、血脂长期治疗(3~6个月)不达标者。

7.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或周围血管病变)的筛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在社区处理有困难者。

8.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但尚未摘除器官者(急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严重视力下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和缺血性症状;糖尿病足)。

9. 血糖波动较大,社区处理困难或需要制定胰岛素控制方案者。

10. 出现严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处理者。

11. 病情已得到初步稳定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12. C肽值在30%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

13. 卫生机构不能提供糖尿病中医辨证治疗或中医药服务时。

14. 经中医药综合治疗之后,血糖未达到“满意”控制目标或症状未改善者。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多次,血糖正常。

2. “糖尿病中医药综合干预适宜技术”健康服务规范化流程(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