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突然间进水了——要知道,防水功能一直是其宣传的亮点。
这让自己感慨,在意外事件面前,自己是脆弱的。更进一步,功能越多、越复杂、越智能,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危害也越大。
在之前从来不具备防水功能时,却几乎不会冒失地用湿布擦,或在水里拍照,也就极少会因进水导致手机故障。不防水的同义词是小心翼翼。
这就是身为现代人——手机的奴隶必然的后遗症。
因此,一个简单的生活哲学是:化繁为简,分而治之。
拍照?录像?再单独配置一台相机。
日历?让大脑适应日程的随机安排,或将其记于心。
新闻?秉持“少即是多”的理念,不关注、少关注又何妨?
电话、闲聊?紧急之事终究能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联系(同样,这告诉我们,需要牢记常用联系人电话;同时,也要做好无法联系到对方的准备)。
天气?包里常备雨伞。
闹钟?一个单独的闹铃,不是更合适?或者,摆脱996,睡到自然醒,闹钟也便成为只是应急之需。
最后,这又何尝不是“工具人”的悲哀?一方面,人类依赖于各种工具;另一方面,人类本身成为“工具”。于是,穷其一生,只为了某种工具般的角色和生活。
如此,在一切意外面前,自己就是强韧的,甚至是“反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