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研究目的: 1.了解新埔义民庙的“祭祀圈”形成及其演变。 2.透过“祭祀圈”概念,与语言、婚姻等了解新埔义民庙祭祀圈的区域现象。 3.了解新埔义民庙的建筑及宗教活动,以及景观、空间配置及其空间行为。 资料来源: 以调查访问法与观察法进行第一手资料搜集。此外,尚有官方资料,他人论著、地图、文献记录等。 研究方法: 将上述资料,使用地图与文字分析,配合照片,并以简单的斜述统计和史皮曼等级相关的分析技术。此外,尚利用现象学方法加以分析。 研究结果: 1.义民庙的建立和客家人有密切的地缘关系。同时,其分火和客家人的移垦关系也是密切的。 2.新埔义民庙的“祭祀圈”是经过了缩小、扩大等五个阶段才形成今日所谓十五输值区。而其祭典轮值顺序和开垦次序、社会声离、闽粤族群分布比例有关。 3.新埔义民庙的空间配置、建筑景观和宗教活动景观等安排上,受到中国传统宇宙观与阴阳五行空间观所强烈制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