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圣彼得堡近郊,建于1715年。面积广达600公顷的夏宫花园,以喷泉、142座镀金雕像、模仿凡尔赛宫建造的庭园、数万颗的菩提树为著名。
喷泉从5月到10月中旬运作,冬天因水管结冰关闭,只能欣赏雕像。
坐落于芬兰湾旁的彼得夏宫,不但展现宫殿建筑、花园造景等静态的艺术成就,更强调卓越的水利工程技术,建造之初规划复杂的地下水管线路而造就数十座喷泉,成为这里最特别的景观。
1709年彼得大帝对瑞典的战争胜利之后,他决定建造一座庞大的宫殿来犒赏自己,并炫耀战争的成果。从1714年到1723年之间,他聘请了超过5000个劳工、军人来施工,加上建筑师、水利工程师、花园造景设计师等协力合作,造就了这个壮观的花园宫殿。
18~19世纪,彼得夏宫一直都是沙皇家族夏天的居所,整个区域分成“上花园”(The Upper Gardens)为英式庭园设计,及靠海的“下花园”(The Lower Park),中间以大宫殿(The Great Palace)隔开,而大宫殿正前方,有一座落差约20米的“大瀑布”(The Great Cascade)呈阶梯状展开,两旁矗立着许多耀眼的黄金雕像,大部分都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最下面的池子中央,有座巨大的参孙雕像,是整个彼得夏宫最令人注目的焦点,同时也是彼得大帝炫耀他战胜瑞典的写照。大瀑布连接着一条直通海洋的水道,让整个视野延伸到海边。
在夏宫花园中还有两座小宫殿:分别是“马里宫”(Marly Palace)及“孟雷席尔宫”(Monplaisir Palace),周围都分别有许多喷泉造景的设计,也是观赏的重点。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彼得夏宫严重损毁,自1952年开始修复的工程,到现在仍持续进行中,大部分的喷泉都能顺利运作,花园及宫殿也重新展现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