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了很久,一开始是从师父哪里听到的,一听那故事就会让人觉得很沉重,之后在书店看了作者最奇幻的第一天,就觉得心好重好重。

我父亲死了,我母亲死了,我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留意无所不在的地雷,但是我还是在早晨起床,送衣服去洗。

哀恸就不同了,哀恸没有距离。哀恸会一波波袭来,突然发作,顿时惊惧忧心,让人膝盖发软,眼睛发黑,日常生活无以为继。

跟朋友借了书,就这样这段时间只要有出门就带着它,即使在四月底去三芝趴趴走也没有多想就带着,没想到五一假日我才刚要下水去玩海的时候,家里电话急Call~小弟住院:心肌梗塞。

在医院急诊室的时候除了等待还是等待的时间里,我还是强迫自己看书吧!

还好小弟好运气,医生说:要是再晚点时间就没有救了。心脏放了三支支架,四天后出院。我继续断断续续的看着它,直到我看到这段文字,我终于知道弟弟真的是很幸运。

虽然大部分因心脏问题猝死的案例中,病患都早已罹患管状动脉疾病,但确有百分之五十的病患在心搏停止之前并未显现此种潜藏问题….突发性的心搏停止主要发生在为住院的病患身上;事实上,约有百分之八十的心脏猝死案例发生在家中。为住院病患心搏停止成功救愈的比例很低,在主要的大都会地区平均为百分之二到五…超过八分钟之后才开始进行的急救几乎都注定失败。

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心跳停止,只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能存活,而且存活的几乎都是立即对心肺复苏术有反应的案例。如果抵达急诊室时,对心肺复苏术无反应,则存活的可能性事实上已等于零。

当我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心里只有感谢老天爷再一次给他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