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梅间作甜菜膜下滴灌综合栽培技术
西梅间作甜菜膜下滴灌综合栽培技术
潘竟海等
近年来, 南疆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生产的特色优势林果产业,西梅作为一种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南疆喀什等地区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但人均占有耕地相对较少,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出, 是解决当地农民种植效益低的重要方式之一。 由于甜菜叶丛低矮、耐阴喜凉等特性适宜在西梅田间间套作。 西梅定植后 1~4 年间,在西梅园套种甜菜,实现西梅、甜菜空间互补,光热吸收互补,实现西梅、甜菜耕作、水肥、植保等技术有机结合,达到西梅、甜菜种植资源共享、种植效益双赢的目的,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及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本技术可作为一套较为完善、规范的种植技术模式,指导农民种植,符合南疆农业生产实际与农业经济发展需求。
一、西梅定植与田间管理
1. 园地与种苗准备
上年度晚秋季节或次年早春选好西梅园地,清理田园,平整土地,待移栽定植西梅。 选用果实个大、色艳、质优的西梅品种法兰西作为主栽品种。 定植种苗以 1~2 年生、已嫁接好的优质苗木为宜。
2. 开沟
田间按照南北走向开沟,沟深 0.3 米、宽 0.5 米,沟心距 5.0 米。 开沟要求沟要直, 沟边培土高度为0.15 米。
3. 挖坑施肥
在开好的沟内每隔 4 米挖 1 个深 0.25 米、直径0.3 米的圆形坑,坑内施腐熟有机肥。 有机肥 667 米 2施用量为 300~500 千克,将表土、新土与有机肥充分混合后回填,土肥混合回填深度达坑深的 1/3 为宜。
4. 定植时间
早春或晚秋定植西梅。 南疆一般年份西梅适宜定植期为 3 月 5 日— 3 月 25 日, 以苗木发芽前栽植为宜。 晚秋定植西梅, 适宜的定植期为 10 月中、下旬— 11 月中、下旬,以苗木落叶至土壤上冻前为宜。
5. 定植方法
定植 1~2 年生已嫁接好的优质苗木。 按行距 5米、株距 4 米定植,将准备好的西梅苗垂直放入定植坑内,使根系自然舒展,填土时将苗木略微上提并埋土踩实。 定植后及时灌足定植缓苗水。
6. 田间管理
① 追肥 西梅定植后的幼树期 ( 1~4 年生),结合甜菜田间管理,每年追肥 2 次,第 1 次在花后 2~3周, 667 米 2 施入纯氮( N ) 10~15 千克,促进新枝迅速生长。 第 2 次在花后 8~10 周, 667 米 2 施入纯磷( P 2 O 5 ) 10~15 千克和纯钾( K 2 O ) 15~18 千克,以促进果实膨大。
② 灌水 西梅灌水与甜菜田间灌水相结合,每年灌水 6~7 次,即萌芽期、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各灌水 1 次,夏季高温时灌水 2~3 次,入冬时灌越冬水 1 次。
二、甜菜播种与田间管理
1. 播前准备
① 深松耕翻 冬季或早春甜菜播种整地前进行土壤深松,深度 30~35 厘米,之后整地待播。
② 施足底肥 西梅与甜菜间作地块, 耕翻整地前要求施足底肥,底肥以磷钾肥为主,辅助施用复合肥料。 667 米 2 施用磷酸二铵 15~20 千克、硫酸钾 10千克、复合肥 20~30 千克,肥料混合均匀机械撒施于田间,然后耕翻整地。
③ 土壤处理 播种前 1~2 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667 米 2 用 96% 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 70~80 毫升,对水 30~40 千克喷施,施药后及时耙地,将表土层 3~5 厘米用耙耙匀,使地表形成有药层。
④ 种子准备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甜菜品种,如 KWS9147 、 KWS1197 等。 要求种子发芽率 ≥90% 、纯度 ≥99% 、含水量 ≤12% 。
⑤ 地膜准备 选用厚度为 0.01 毫米、 幅宽 70厘米的农用地膜, 667 米 2 用量为 3~4 千克。
⑥ 滴灌设施准备 按照滴灌工程设计的滴灌带规格和数量购置滴灌带, 每 2 行间膜下铺设 1 条滴灌带。
2. 播种技术
① 播种期 春季当 5 厘米深处地温稳定通过5℃ 以上为**播种期,喀什地区甜菜适宜播种期一般在 3 月 10 日— 3 月 31 日。
② 播种方式 采用 3 膜 6 行甜菜专用播种机播种。 铺膜、布管、播种、施肥一次性完成,播种行距 45厘米,株距 16 厘米,播深 2 厘米。
③ 播种量 根据不同品种确定适宜播种量,一般 667 米 2 播种量为 0.20~0.25 千克。
④ 种肥 667 米 2 带种肥硫酸钾 5 千克、 磷酸二铵 10 千克,将种肥与种子错行播下,种肥行在种子行外侧 5 厘米,施肥深度 8~10 厘米。
⑤ 播种间距 定植的西梅与甜菜播种行间距50~60 厘米。
⑥ 播种质量 播种做到播行笔直、起落整齐、深浅一致、下籽均匀、不重不漏、覆土良好。
3. 田间管理
① 灌出苗水 播种后尽快接好滴灌带, 滴第 1次出苗水, 667 米 2 滴水 20~30 米 3 , 4 天后滴第 2 次出苗水, 667 米 2 滴水 15~20 米 3 。
② 查苗补种 幼苗显行后, 发现田间因虫害或漏播造成缺苗断垄,要及时查苗补种或移苗定植。 补种或移苗后及时滴水。 移苗时可将甜菜幼苗真叶剪去一半叶片,防止因叶片自身过分蒸腾而失水死亡。移苗应在下午或阴天进行。
③ 定苗 精量点播的单粒种甜菜地不需要定苗。 发现田间有 1 穴双苗或多苗的,应在甜菜 2 对真叶时定苗,定苗时要除去弱、病苗,每穴留 1 株壮苗,667 米 2 保苗 9 260 株。
④ 中耕 播种后视土壤墒情尽早进行第 1 次中耕,耕深 5 厘米;幼苗显行后进行第 2 次中耕,耕深10 厘米;定苗后进行第 3 次中耕,耕深 15 厘米;灌第 1 水前进行第 4 次中耕,耕深 20 厘米。
⑤ 蹲苗 甜菜出苗后先蹲苗,蹲苗期禁止灌水,以促进形成壮苗。蹲苗期一般为 50~60 天,蹲苗后期幼苗中午萎蔫、早晚能恢复时,可安排灌头水。
⑥ 揭膜 蹲苗结束后、 灌出苗后第 1 水前及时揭除农膜,并将其移至田外统一处理。
⑦ 追肥 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 50%~55% 。 沟灌地在蹲苗期结束,结合第 3~4 次中耕, 667 米 2 追施尿素 20 千克、磷酸二铵 10 千克、硫酸钾 5 千克。 追肥方法可采用复式中耕施肥机或追肥机条施追肥,深度为 10 厘米,追肥后覆土并立即灌水。滴灌地追肥使用滴灌肥,可结合灌水将追肥分批多次滴入, 前期以氮肥为主, 结合灌头水、第 2 水、第 3 水,每次 667 米 2 追施氮肥 6~7 千克,7 月底前氮肥要全部追施完;中后期追肥以磷、钾肥为主,结合灌第 2 水、第 3 水、第 4 水,每次 667 米 2 追施磷肥 3~5 千克、钾肥 2~3 千克, 8 月底前完成追肥。
⑧ 灌水 灌水原则为前促后控、少量多次,叶丛繁茂期至块根膨大期是灌水重点时期。 要求灌水均匀、不漏灌、不积水,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0%~70% 。蹲苗结束开始灌头水,头水灌溉时间一般在 6 月初左右,头水应灌足灌透, 667 米 2 灌水量在50 米 3 左右,之后根据气温和田间土壤墒情,每 15 天左右灌水 1 次,每次 667 米 2 灌水 35~55 米 3 , 7 月— 8月高温期, 须加大灌水频次与灌水量, 灌水频次为10~15 天灌水 1 次,每次 667 米 2 灌水 45~55 米 3 。 全生育期滴灌 6~8 次, 667 米 2 灌水总量为 300~400米 3 。 收获前 20 天停止灌水。
⑨ 叶面追肥 在甜菜块根快速生长期, 667 米 2用 300~500 克磷酸二氢钾,配成 0.1%~0.2% 磷酸二氢钾溶液,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于早上或傍晚进行叶面喷施。 每隔 10 天左右喷施 1 次,共喷施 2~3 次。
⑩ 化学调控 在田间甜菜生长中后期用矮壮素( CCC )化控,选用 50% 矮壮素水剂,浓度为 1 000 毫克 / 升,分别在甜菜出苗后 90 天、 120 天各喷施 1 次,以促苗健壮,增加产量、提高产糖量。
4.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
由于喀什地区特殊气候、土壤条件、灌水方式等特点,田间病虫害草发生相对较重,在防治措施上,应加强农业及生物综合防控,合理轮作,及时处理田间病虫草残体。
① 农业综合防治 加强秋耕冬灌, 清除田间地埂、地头地尾杂草,消杀越冬病虫源,减少田间病虫危害;加强田间管理,避免串灌、漫灌,适时灌水追肥;及时中耕除草,人工辅助清除田间大草,避免草种成熟落地。
② 主要病害化学防治 在不影响西梅果实品质的前提下,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农药使用量。 采用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量。
防治立枯病:播种前用 50% 福美双、 70% 敌克松或 50% 多菌灵 +50% 福美双等药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 0.8% 。
防治白粉病: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白粉病在发病初期防治,时间一般在 6 月底— 7 月初,可用 40% 氟硅唑乳油 5 000~8 000 倍液或 25% 乙醚酚可湿性粉剂 800~1 600 倍液或 50% 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2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间隔 10 天左右防治 1 次,共防治 2 次,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防治褐斑病: 667 米 2 用 10% 苯醚甲环唑 35 克,对水 30 千克喷施防治; 或 667 米 2 用 40% 氟硅唑乳油 4 毫升,对水 30 千克喷施防治;也可用 20% 毒菌锡可湿性粉剂 250 倍液于发病早期喷雾防治, 每隔10~15 天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③ 主要虫害防治 西梅甜菜间作田田间虫害防治与病害防治一样,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田间及作物农药残留。
防治甜菜象甲、跳甲:用 300 克 / 升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 1 500 倍液、 480 克 / 升毒死蜱乳油600 倍液和 5%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 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甜菜象甲。 用三唑磷 1 500 倍液、 40% 甲维盐500 倍液喷雾防治跳甲。
防治地老虎:可采用毒饵诱杀, 667 米 2 用 90% 晶体敌百虫 0.1 千克,加水 0.5 千克,拌麦麸 3.0 千克制成毒饵, 傍晚将毒饵撒施于苗株附近, 诱杀地老虎。 或用黑光灯、糖醋液(糖 ∶ 醋 ∶ 酒 ∶ 水 =3∶4∶1∶2 )诱杀地老虎成虫。 可在地老虎 1~2 龄幼虫期,用 5% 虱螨脲乳油 1 000~1 500 倍液, 或 48% 毒死蜱乳油 600 倍液,或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 000 倍液,或 5%定虫隆乳油 2 000 倍液喷雾防治 ( 4 月底、 5 月初用药可兼防旋幽夜蛾)。
防治甜菜甘蓝夜蛾:对甜菜夜蛾、甘蓝夜蛾可利用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保护鸟类、蝽类、蜘蛛类、螳螂、草蛉、步甲和瓢虫等捕食性天敌;应用寄生性天敌如螟黄赤眼蜂(平原型)防治甘蓝夜蛾。 通过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甘蓝夜蛾等害虫,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 有效减少农药残留。当田间卵块 80% 以上孵化、大部分幼虫 2~3 龄时为防治适期。 选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防治, 可用48% 毒死蜱乳油 800 倍液,或 2.5% 氯氟氰菊酯乳油、20% 氰戊菊酯乳油、 2.5% 溴氰菊酯乳油等菊酯类杀虫剂 2 500~3 000 倍液, 或 5% 氟虫腈悬浮剂 2 000倍液,或 1.8% 阿维菌素乳油 2 000 倍液,或 5% 阿维·杀铃脲 500 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叶螨:用 20% 双甲脒乳油与 5% 噻螨酮乳油混合液 1 500~2 000 倍液、 20% 哒螨酮乳油 1 500 倍液喷雾防治,连续防治 2~3 次。
④ 除草 受南疆喀什地区特殊气候的影响,加之特殊的耕作及灌溉方式,田间杂草种类多、危害较重,防治草害也是甜菜高产高糖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 防治草害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秋耕冬灌;中耕除草,勤耕勤除,及时清洁田园。
土壤封闭处理:土壤耕翻后耙地,播种前作土壤封闭处理,以灭除杂草。 667 米 2 用 96% 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 70~80 毫升对水喷雾, 耕翻后施药,施药后及时耙地,将 3~5 厘米表土层耙匀,使地表形成有药层。
苗后除草:甜菜苗后化学除草分 3 次施药。 第 1次用药时期为甜菜子叶期, 667 米 2 用甜安宁 100~120 毫升,对水 30~45 千克喷施防除;第 2 次用药,在第 1 次药后 7~8 天, 667 米 2 用甜安宁 150~200 毫升加 13% 烯草酮乳油 30~35 毫升, 或甜安宁 150~200 毫升加 10.8% 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 30~50 毫升,对水 30~45 千克喷施;第 3 次用药,在第 2 次用药后 7~8 天, 667 米 2 用安宁乙呋磺 200 毫升, 对水30~45 千克喷施防除,药剂保证做到现混现用。 化学除草施药须避开田间浇水或下雨天气。
5. 收获
停水后及时将田间支管和毛管收回。 待甜菜块根糖分积累稳定达到成熟标准后, 按照制糖企业收购时间表及收购标准及时收获。 采用小型分体式收获机机械收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