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白桦林健康资讯

“老师,我才吃一年多的替拉依,就吃成了骨质疏松。刚上药时医生就提醒要补钙,牛奶每天都在喝,钙片每天也在吃,可是一年下来骨量减少,现在我是不是必须要换药了?求告知。”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

研究表明,HIV感染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达10%-15%,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HIV感染本身、老龄、饮食及生活习惯及某些抗病毒药物(蛋白酶抑制剂(PIs)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可降低骨矿物质,同时,蛋白酶抑制剂可能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合成,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等。研究指出,HIV感染可以增加人体内某些蛋白质含量,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这些蛋白质也可能加速骨质流失。为此,建议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HIV感染者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对于服用替诺福韦者应适当增加检测频次。

一、骨质疏松的表现

大多数情况下,骨质减少没有什么症状,一般来说,当骨质减少12%以上时即可出现腰背骨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身高缩短或驼背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骨骼中矿物质含量低于正常水平,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手腕、脊柱和髋部骨折。

二、骨质疏松的危害

由于骨质疏松到达一定程度易引起骨折,比如腰椎不能承受自身重量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轻微外力引起的髋关节骨折等。由于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有所下降,一旦出现骨折,生活质量就会下降,严重者甚至需要卧床,肺炎等机会性感染几率随之升高。因此,我们应当重视骨质疏松,但也不必过分担忧与害怕。

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诊,需要尽快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常见的方案是“三药联合”——钙剂+活性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物。说白了,钙剂为我们的身体提供钙质来源,活性维生素D为钙质的吸收提供了保障,而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则让钙质沉积在骨头上,发挥最大程度的维持、提高骨量的作用,相辅相承。

三、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基础的措施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包括:

1、平衡膳食

合理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包括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调整膳食结构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要常吃乳制品(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豆浆、豆腐)、果仁类(芝麻、花生、杏仁、核桃)、深色或绿叶的蔬菜(西兰花、紫甘蓝、甜菜、胡萝卜)、海产品(虾、三文鱼、紫菜、海带)等。

2、适量运动,晒太阳

如果没有关节痛,要坚持定期运动。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肌肉质量,改善骨密度,提高敏捷性,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日常生活中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哑铃、爬楼梯等。若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或较严重的骨质疏松,则需经医生评估运动适宜性,切勿进行躯干屈曲、旋转等大幅度动作。

多晒太阳,皮肤可产生维生素D的活性物质,而维生素D有助于钙在肠道的吸收。建议在早上或傍晚时分阳光较为柔和的时间段,晒15-30分钟即能满足合成的需要。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皮肤灼伤或中暑。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注意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低盐饮食,防止钙流失。避免盲目减肥,保持适当的体重。

4、额外补充钙质、维生素D

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我国居民日常饮食钙摄入量约为4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钙制剂。但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含有艾维雷韦(比如利匹韦林),至少间隔4小时,或预先咨询医生。

其次,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而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的含量比较少,为些,中国营养学会推荐50岁以上人群每天摄入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10μg)/d,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600国际单位(15μg)/d。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增加至800~1200国际单位(20~30μg)/d,最高摄入量为2000国际单位(50μg)/d,切忌过量补充。

综上,HIV感染者可能会更早出现骨骼问题,如果日常缺乏运动(特别是不做负重或抵抗活动)、营养不均衡、低体重、大量饮酒吸烟、喝过多***、浓茶及碳酸饮料、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等会加速钙流失,导致发生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从年轻开始,从生活细节开始。合理的饮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钙质来源,适当体育锻炼可以帮助维持肌肉力量,刺激骨骼生长,维持身体平衡,避免摔倒。加上户外运动时的阳光照射还可以帮助人体内生产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达到最大程度的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如经上述措施无法改善的,必要时及时调整抗病毒方案,以免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延伸阅读

骨质疏松如何诊断?

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发现骨质疏松,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主要依据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骨密度检测(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等部位的骨密度。检测结果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相比,骨密度值不降低或降低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降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在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同时还伴有1处或多处骨折者为严重骨质疏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