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这个人很有意思,在他和他孙女凭借无双和鬼畜火起来前,他家知名度最高的是他那个拿糖水涮锅的孙子王恺,这货还因为和石崇斗富上过初中历史课本,不知当年那些专心上历史课的童鞋对他有没有印象。而王朗本人在南北朝著名八卦文刊《世说新语》里总是以基友华歆的陪衬形象出现,什么处处抄袭华歆言行举止啦,什么说好救人,结果出尔反尔,德行不如华歆啦。到了元明小说里,他又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当然这个太著名就按下不表了。
说回王朗本人经历,王朗本名王严,是儒学大佬杨赐的弟子,他本人也精通经学,汉末时会经学的都属于高端知识分子,精英阶层的人士。所以王朗很轻松的就捞到了县长的官当(某中创佯死的刘童鞋表示**)
老师杨赐死后他弃官服丧,被陶谦看中,拉到自个手下做事,后来陶谦升官,他就做了会稽郡的太守。然后他就把当地对嬴政的祭祀取消了,理由是他觉得这位千古一帝没什么品德。(始皇粉请随意喷)
建安元年,小霸王孙策图谋江东,王朗的功曹,也就是后来的东吴大喷子虞翻建议王朗避其锋芒,但王朗认为自己身为汉臣,就应该保护城邑,于是带兵与孙策大战。按三国志记载,双方进行了数次水战,而打到最后,孙策居然奈何不了王朗——[是时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策数渡水战,不能克]
最后还是孙静及时登场,提出抄小路偷袭的计划,这才让小霸王摆平了王司徒。所以毛宗岗在演义加一段王朗大战太史慈的戏码不是没有道理的。
会稽大战后,王朗手下周昕战死,王朗被俘,但由于其光芒闪闪的咖位,孙策并不敢动他——[孙策之始得朗也,谴让之。使张昭私问朗,朗誓不屈,策忿而不敢害也,留置曲阿。]
建安三年,他被曹老板征召,于是被孙策遣送,结果不知是不是迷路,走了很多年才赶到曹老板那。
魏王国建立后,他又升了几次官,做了大理,因为喜欢[务在宽恕,罪疑从轻]做老人,于是和[明察当法,惧以治狱]的钟繇并称。
曹丕做魏王后,王朗升任御史大夫。同年,刘协禅让,曹丕从魏王变成了魏帝,王朗也和华歆贾诩并列三公,当了司空,距离鬼畜大佬王司徒又近了一步。
曹丕主政后,王朗上疏劝曹丕减轻刑法,修身养息——[兵起已来三十余年,四海荡覆,万国殄瘁。赖先王莫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复有纲纪。鸠集兆民,于兹魏土,使封鄙之内,鸡鸣狗吠,达于四境,蒸庶欣欣,喜遇升平。今远方之寇未宾,兵戌之役未息,诚令复除足以怀远人,良宰足以宣德泽,阡陌咸修,四民殷炽,必复过于囊时而富于平日矣。《易》称敕法,《书》着祥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慎法狱之谓也。昔曹相国以狱市为寄,路温舒疾治狱之吏。夫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丁壮者得尽地力,则无饥馑之民;穷老者得仰食仓廪,则无餧饿之俘;嫁娶以时,则男女无怨旷之恨;胎养必全,则孕者无自伤之哀;新生必复,则孩者无不育之累;壮而后役,则幼者无离家之思;二毛不戎,则老者无顿伏之患。医药以疗其疾,宽繇以乐其业,威罚以抑其强,恩仁以济其弱,赈贷以赡其乏。十年之后,既笄者必盈巷。二十年之后,胜兵者必满野矣]。不得不说王司徒真的很擅长说废话,开空头支票,几句话能说清楚,他要东拉西扯说一堆。顺便曹丕皇帝宝座一共才坐六年就撒手人寰,你TM一开始就给他想到二十年后去了,妥妥是在给我丕殿下立flag。
另外王朗还和季汉头牌许靖是好朋友,有事没事就给在四川的那位好基友写信,以至于连陈寿都受不了,吐槽了句“文多故不载”。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层关系,王朗居然异想天开的和华歆、陈群、诸葛璋、许芝几位一起给诸葛亮写起了招降信。也许王司徒是觉得诸葛亮对自己基友许靖都恭恭敬敬行拜礼,对自己也该尊敬有加?反正结果就是诸葛村夫发动[怼人]技能,写了***,嘲讽五老“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逼於元祸苟免者耶!”,顺带又diss魏武帝“势穷虑悔,感毒而死”(曹老板:关我屁事)然后在鄙夷一下甘蔗剑圣“子桓淫 逸,继之以纂”(丕殿:你怼上瘾了是不)。在然后也没下文了,估摸着王司徒也觉得太丢人,也就没去招惹这位大号喷子了。
公元227年,明帝曹睿即位,王朗再次晋升,终于成功进化成了我们熟悉的王司徒,不过此时距离他人生的终点只剩一年时间,
当初那位主持刑事和他并称的钟繇又开始搞事,大肆鼓吹恢复肉刑,说什么“大魏受命,继踪虞、夏。孝**法,不合古道。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还吹“张苍除肉刑,所杀岁以万计。臣欲复肉刑,岁生三千人。”原来这挖鼻挖耳居然还有利于人口增长,真是胡说八道,混淆视听。不过曹睿这厮似乎真的有点被钟繇说动的意思,居然专门召了上百人过来开会商讨要不要改刑。
这种残忍的刑法我们王司徒这样一位爱民如子,罪疑从轻的老好人自然极力反对,马上变态,啊不,表态说:“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然臣之愚,犹有未合微异之意。夫五刑之属,着在科律,自有减死一等之法,不死即为减。施行已久,不待远假斧凿于彼肉刑,然后有罪次也。前世仁者,不忍肉刑之惨酷,是以废而不用。不用已来,历年数百。今复行之,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肉刑之问已宣于寇仇之耳,非所以来远人也。今可按繇所欲轻之死罪,使减死之髡、刖。嫌其轻者,可倍其居作之岁数。内有以生易死不訾之恩,外无以则易钛钻骇耳之声。“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官的自然也不瞎。谁有理大家都是看的明白的,讨论的上百人里一大半都站在了正义的王司徒一方,然后曹睿一看这事好像还不好办,于是借口大敌当前,咱们还是聊点别的,把要不要恢复肉刑的事无限搁置,不了了之。
公元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侯。他生前著有《周易传》、《春秋传》等三十卷文集,世人将他的思想理念称之为“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