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某个游戏(不是Minecraft)中看到的一种作物让我产生了兴趣,那就是甘蔗,这让我由此联想到很多个方面的东西。

一、语言学
下面是日语中甘蔗的说法,后者也可以写成「蔗」,英文是sugar cane。同时也是ブランド,生产甘蔗纤维制成的ジーンズ。

游戏中出现的是后者,也就是用来造纸,制糖的那种。前者属于「果物」,也就是平时看到的那种。曾经不止一次看到只有中国人才会使用「噛む」的方式食用,而日语中有这样的区分,我猜测日本人也可能是这样。英文只有一个,明显可以看出指的是制糖的那种,他们并不会直接食用。
二、地理学
地理课上,我们学过制糖的两种作物,甘蔗和甜菜,并且知道他们分别分布于中国的南方与北方,这是由于他们对气候要求不同的特性导致的。甘蔗主要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以,我认为東南アジア、インド也会有与中国相同的情况,而某些国家没有这种植物,自然没有太多机会。同样作为制糖原料,甜菜成本更低,生长周期更短,即使甘蔗出糖率更高,甜菜依然是更优的选择。Minecraft中也有甜菜这种作物,可惜不能制糖,可以吃,而甘蔗不能吃。

三、生物学与化学
无论甘蔗还是甜菜,制出的「砂糖」主要成分是蔗糖,从名称明显可以看出主要来源于甘蔗,同时还含有果糖。蔗糖水解后得到葡萄糖和果糖,那么如何如何鉴别两者呢?
第一种,蔗糖不是还原糖,果糖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看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这种方法同样可以鉴别蔗糖的同分异构体麦芽糖。

第二种,蔗糖水解后得到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果糖不能水解,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这个方法同样可以鉴别果糖的同分异构体葡萄糖,因为是单糖,可以直接进行银镜反应。原理是葡萄糖有游离的醛基,果糖有游离的酮基,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生活中,糖类给人的印象是「甘い」,但实际上两者不对应,比如「ガム」中的木糖醇,明显是醇类,所谓「無糖」就是利用这类甜味剂或者什么都不加。生物课上我们知道,糖类的代谢需要胰岛素,但果糖作为自然中甜度最高的糖,代谢不依赖胰岛素,在肝脏转化。甘蔗中含有丰富的蔗糖和果糖,而果糖通过肝脏会转化为葡萄糖和糖原,仍旧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
甘蔗制糖后的纤维可以用于造纸,也可以用来制备「アルコール」。我们学过的,不仅有发酵法,还有乙烯和水加成的方法。上面提到的都是工业用的,可以作为燃料或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一般饮用的「お酒」是用含糖类,尤其是淀粉,纤维素较高的作物为原料加入酶酿造的,需要提纯。
四、甘蔗怎么吃?
上面说的并不是平时吃的甘蔗,而是制糖的甘蔗。下面我们说吃的甘蔗。
我看到的甘蔗一般是紫黑色的表皮,常见「噛む」的食用方式我并不喜欢,个人认为这样的方式比较野蛮,同时也不能充分吸取其中的糖分和水分,残渣也会有人随意丢弃,影响环境卫生。所以我选择「生搾りジュース」,这样才是充分利用,最爽的方式。我不懂得「噛む」乐趣何在,只觉得太费劲,太麻烦,而且牙齿难以清洁,如果说「ガム」是用来清洁牙齿的,那么这个可能会让牙缝卡上纤维。「ご飯」会因为与唾液淀粉酶反应产生甜味,但口腔好像并没有能水解蔗糖的酶,使得其转化为甜度更高的果糖。不得不说,我虽然是一个中国人,但在许多方面却与大部分人不同,比如在这一点上我不接受常规的做法。甚至我认为吃瓜子为了一个仁而弄出两片皮来是不值得的说法很有道理,宁愿多花些钱买剥好的。某些常人看来的理所应当,在我这里都会产生质疑。
几个月前看到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内容,或许中国人曾经利用「料理」解决过问题,但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我曾说过,很多东西在我眼中不算是「食べ物」,即使有很多人在吃。我可以接受「刺身」,但我不接受「兎肉(とにく)」「狗肉(くにく)」。利用「料理」解决外来物种入侵的想法是天真的,也是野蛮而有害的。
甘蔗在食用时同样有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食べ過ぎちゃダメ」,摄入大量糖类会导致代谢的负担加重,血糖偏高。还有不能食用霉变的甘蔗,霉变的食物会造成中毒,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一定要选择「噛む」,那么注意不要太用力,这样会损伤牙齿,之后也要记得清洁牙齿。

以上是我从甘蔗所想到的,现在应该还没有多少甘蔗,到了夏季就会多起来了。这次其实说了不少无关的内容,算是借这个机会说了一下关于自己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