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赤腐病又称红腐病,是由镰孢炭疽菌引起的,多发生在甘蔗生育后期,主要为害甘蔗叶片、叶鞘、茎、根,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死株。
01
病原特征:
镰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分生孢子盘黑色直径35-100微米。分生孢子梗单孢无色,椭圆形至长椭圆形,着生在分生孢子盘中,该菌常产生变种,形成很多形态小种和生理小种。
02
危害症状:
该菌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茎、根,其中茎、叶、叶鞘受害重。
茎部染病
维管束上生有纺锤形的小红点,后红点逐渐扩大,节间组织变为暗红色,病斑中间散生小白点,后期茎内组织干枯下陷,有的产生菌丝体或红色的分生孢子盘,病情向外扩散后茎的表皮失去光泽,产生明显病症,病部下陷、枯死,在坏死组织表面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叶片染病
最初在中脉上产生小红点,后扩散为梭形斑,病斑四周红黑色,中部黄白色,其上具分散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上产生的刚毛。
叶鞘染病
初现红色不定形的大斑,后逐渐变为黄白色,有时病鞘相邻节间表面也生红色的小型病斑。
甘蔗叶片感染赤腐病症状
03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在蔗种和蔗株病部越冬,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是当年重复侵染的重要菌源,孢子借风雨、雾、露、昆虫及流水传播,病菌主要由伤口侵入。螟虫及飞虱危害重的地方易发该病,冬春甘蔗栽培季节土壤过湿或偏酸,甘蔗萌芽生长受抑制时发病重。
04
防治要点:
(1)选择抗病品种栽植,可大大降低用药成本。
(2)选用无病及无螟害的种苗,并于栽植前用国光多菌灵对种茎进行处理。
(3)施用少量石灰等对酸性土壤改土,创造不利病原菌生存和传播的条件。
(4)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叶面喷施健领防治,间隔7-10天喷1次,视情况喷1-2次。
因区域、品种、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等对甘蔗赤腐病防治效果都有一定影响,建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上介绍的管理要点和防治方法仅供参考。国光致力于服务广大甘蔗种植者,如有疑问,欢迎来电交流探讨。
本文章作者丁浩峰,著作权归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如要转载注明作者及相关转载链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