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宗祠、巍然庙堂、古风习俗……这里有沉淀数百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坐落于蓼涌下游平原台地交接地带,背靠小丘,是南迁祖居之地,又被称为广府“第三珠玑巷”,背后有着许多值得细味的故事,书写独有的广府文化。

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罗边村,位于南村镇东北部。这里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南大干线东段,番禺万博商务区和广州科技创新城之间,与余荫山房仅一路之隔。近年来,罗边村按下发展“加速键”。古老的罗边村,在未来即将变身为“岭南风韵·科技文创新区”。

罗边幼儿园 刘政锋摄

历史深厚,重视教育

走出众多学者

罗边的名字由来有段古。老村民伦伯告诉记者,相传南宋时期,罗贵率领南雄府广昌县牛田坊珠玑巷36姓97户人,跋山涉水,落户新会蓢底(今新会良溪)。南宋乾道年间,罗边村始祖罗伯常由新会蓢底迁徙至现在罗边村的位置,在此处繁衍生息。“边”有一片、一带的意思,由于当时取名比较朴素,罗氏定居的一带就称为“罗边”。

伦伯说,罗伯常有四房人,其中两房留在罗边,两房再次向珠江三角洲迁徙、繁衍。罗边村作为罗氏族人第三次迁徙的中转站,也有了“第三珠玑巷”之名。为了纪念罗氏始祖这段历史,后人修建了这座育清罗公祠,也被一代一代的罗边人保存到了今天。

培兰书院大门 刘政锋摄

我们村除了历史深厚,文化水平还很高,出过很多举人。”老村民滔叔不无骄傲地说。据悉,罗边村过去对教育、教化尤其重视,在村内打造了著名的培兰书院。

村民昌哥带着记者来到位于原来东胜街2号的培兰书院。“培德树樑材学子欣沾时雨化,兰英繁翰苑同群喜见国邦兴。”2005年5月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培兰书院大门两边的对联牌匾依然清晰如昨。

记者从侧门进入书院,院内清幽淡雅,庭院中,两棵上了年纪的龙眼、酸棯树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古老的书院。据了解,培兰书院约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由罗氏著名乡绅罗元隆及其子主持修建,是番禺现存少数几座清代家族书院之一。

培兰书院一角 刘瑞媚摄

从这里走出的学者众多,其中民国时期“番禺第一高知家庭”罗镜泉家族儿孙两代出了65名大学生。当中就有中国第二届公费保送的留学生、民国直接击落敌机6架的抗日空军名将、我国第一代甘蔗机械制糖业专家,还有开创中国自制钟表业先河的工商人才等等。

而且罗氏还在全广州首倡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罗家女儿成就也不让男丁。而这一切,源自于罗镜泉凭借12枚铜钱当学徒起家创业,之后不惜耗费巨资于后代教育。

培兰书院一角 刘瑞媚摄

昌哥介绍,有专家认为番禺是南学早地,罗边村的培兰书院是南学(岭南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医疗人才,影响深远。如今的培兰书院,仅在端午节期间,村里有划龙舟活动时,村民们在这里聚集,或是村里有重要活动时,成为一个集会的场所。

罗边实发市场

带旺周边商贸业发展

罗边村党委副书记罗启庸自1998年进入村委工作,他说,罗边村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是南村镇起步发展较早的一条村,他还记得当时引进了一家港资企业,租村里的地建成“和发威士厂”,招收了很多村民在厂里打工。

1993年,罗边村参照易发商业街的模式,在市新路边建起大型商贸城“罗边实发综合商场”。2000年,商场内的肉菜市场开始营业,说起罗边实发市场,周边的村民应该没人不知道。市场占地大约7000平方米,市场内分有活禽、猪肉、海鲜、蔬菜、衣服等档位,还有杂货店、早餐店等。除了规划档口,一些本地村民也会带着自己种的蔬菜来这里摆卖。由于交通方便、档位、铺位多,产品种类丰富,价格实惠,实发市场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南村最有人气的市场,除了为村每年增加几百万元的收入外,也带旺了周边的商贸业发展。

昌哥说,改革开放初期,罗边服装、机械加工企业已在周边小有名气,不少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当年每到下班浩浩荡荡的下班摩托车群,至今令人难忘。

到了2018年,罗边村年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

罗边涌水质日益清澈

水下生态复苏

先富起来的罗边村稳步推进民心工程建设,首先引入市头甘化厂的自来水,成为南村镇内第一个通自来水的村。随后,村在全村范围内进行了道路硬底化改造。

自2002年以来,随着上游企业生产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罗边村的罗边涌的水质不断恶化。由于岭南地区雨季长,河涌两岸的泥沙受雨水冲刷流入河涌内,河床的水位不断提高,降低了河涌排水的能力,河涌黑臭的现象日益严重。

近年来,广州以“攻城拔寨”的勇气和决心狠抓水环境治理,罗边涌的治理问题备受番禺区委区政府和南村镇的关注。南村镇在该河涌的治理上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开展截污清源、清淤洗河、常态化垃圾打捞;2016年,实施罗边村污水管道铺设工程,达成雨污分流的目标;2017年,实施河涌生态修复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罗边涌水质日益清澈。水质提升也带来了水下生态的复苏,曾经鱼虾绝迹的“臭水沟”再次出现了鱼儿畅游的身影。

余荫山房 刘政锋摄

罗边涌也是村民扒龙舟的主阵地。罗边村的赛龙舟历史悠久,村里一共有4条龙舟,每年都会起三条龙舟,在罗边涌进行生产队之间的友谊赛。昌哥说,罗边村的龙舟队曾在2002年获广州市国际龙舟邀请赛冠军,这个荣誉来之不易。

而吃龙船饭是每年端午节村里最热闹的事,村民们欢聚一堂,喝酒聚餐,招待亲朋好友,气氛极其热烈、祥和。饭席上大家有传授经验的,有相互鼓励的,有讲龙舟“古”(故事)……场面热闹非凡。

未来将打造成为

“岭南风韵·科技文创新区”

罗边村地处番禺区的黄金位置,处于南大干线经济带上,地铁出行极为便捷,距地铁7号线板桥站仅500米。罗边村北临南大干线及规划地铁12号线支线,在项目用地800米范围内设置有两个地铁站。据介绍,根据规划发展,罗边村未来将打造成为“岭南风韵·科技文创新区”,依托独特的余荫山房岭南传统文化、国际创新城及华工国际校区的科技创新优势,以科技创新及文化创意产业新区为愿景,打造“科技文创+”产业发展高地,主要发展科技文创、文化体验、创新孵化等产业。

罗边村长者公寓 刘瑞媚摄

昌哥说,以后罗边村将依托余荫山房作为基础,打造岭南文化的商圈,以文旅为支体,包括商住一体化的社区。“我们交通是非常便利的,计划明年贯通的南大干线就是挨着我们整个项目,而且东西两边是正在建设的市新路,原先是双向两车道的村级道路,升级之后达到双向八车道,接通南大干线,所以无论从交通便利,包括文旅产业以后收益都是非常好的。”昌哥说。

让村里的每一位孩子

都能得到优质教育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罗边村将大市政管道全部接通,雨污分流将按现在最新的标准做好,以后水浸街、一线天、不通风、不透气全部都成为历史。经过重新规划后,村里的学校和幼儿园都由教育局统一办学,而且全部按省一级标准进行建设。

罗边村村民委员会 刘政锋摄

罗边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罗勇文是一位90后,26岁的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说年少时不知道珍惜读书的机会,现在只好靠自学来提高文化水平。未来,希望罗边村在发展的同时,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祠堂、庙宇、书院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育。而罗边村也将依托华工国际校区等周边优越的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让村里的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来源:番禺南村融媒

本地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钟村的“美丽乡村”真是很出名!
  • 新的碧道又来啦!这次在市桥!
  • 钟村街大岗山上空突然浓烟滚滚?原来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