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豌豆尖(颠)儿上市了!”

豌豆尖,顾名思义就是「豌豆叶子的尖尖」,既表达了川人对它的珍视,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丝得意。刚刚长起来的嫩苗。轻轻一掐,只取最嫩的一节,就是对这个季节最大的敬畏。

四川人的冬天,从一把豌豆尖开始。当川人听到“豌豆尖上市”的消息,兴奋程度绝对不亚于冬天里出太阳、早上推窗见雪山、喜欢的火锅店不排队......毕竟能扫除冬日阴郁的唯二好物,除了太阳就是碗豆尖!

下一两素面浇一勺红油,再烫一把刚掐的嫩气又水灵的豌豆尖,已然胜于世间美食无数。这又是多少漂泊在外打工人的“乡愁”。豌豆尖上市了,归期便也近了。

Part2

农户黄哥和他的试验成果

村野站在薄雾之中,静谧而祥和。田野却是一番繁忙景象,农户们穿着雨靴顺着道道田埂,将合乎“进口标准“的豌豆尖采入囊中。

经验老道的农户们“一看二选三掐”的标准早已烂熟于心。看豌豆尖茎杆,过细纤维感重,口感柴易塞牙;选叶片完整无虫洞、虫眼的豌豆尖;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掐,脆嫩的豌豆尖便成手中之物。

而领头的黄哥向我们讲述着”关于这片田野的故事“

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只有在试验田“戴月荷锄归”的岁月,以及被他视为人生信条的”干一行爱一行,凡事都要做到极致“。

这个十足的农业迷,会在地里预埋菜籽残渣来养土(补充土壤肥力);专门在豌豆尖地旁种一片甘蔗,将甘蔗皮削在地里充当肥料,以便来年进行新一轮的豌豆尖种植,颇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味。

不知黄哥从哪变出一个纸杯,掐了几根豌豆尖放入其中,在热水的作用下,蓬松的豌豆尖像被压瘪的气球,体积瞬间缩小,颜色也愈发青翠。真实体验了一把“才下枝头,却入口中”的原滋原味。

养土、翻地、制肥、选品、育种、播种......他从试验田里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甚至连采摘都有精准的时间把控。凡是遇到霜冻天气,需要等早上霜冻化去或者在霜冻还未抵达大地,便是采摘豌豆尖的好时机。因为这样的豌豆尖没有受到霜害,不易干瘪、腐坏,口感极佳,也利于存储运输。

看到我们手举相机,弯腰忙碌的农户抻了抻腰杆,说:“那你们要好好拍哦,让大家晓得广汉,晓得我们这里的豌豆尖”。

Part3

“四川人嘴巴叼,只吃嫩尖尖”

四川是全国豌豆尖种植面积大的省份之一,凭借着产地优势,四川人对于豌豆尖识好、爱好,算得上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天刚微微亮,掸去裤脚的晨露,将采摘好的豌豆尖装车,还能赶在中午第一桌客人到来前抵达五里关成都各门店。

如果一群四川人,点了鸳鸯锅,也许存有对外地人的一丝妥协,但更有可能是清汤要拿来烫豌豆尖!外表看似平平无奇,却是弥足珍贵的味道。当然,也有狠人王者,直接在牛油锅中烫豌豆尖,那将是另一番风味。

冬天吃火锅,必然有一个胃是留给豌豆尖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