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一篇学习日记,我先来说一说这个学习日记的初衷。它的初衷是把我的注意力时刻地导到学习上,因为你所关注的会扩大。而对于一个坚定了未来要走文化知识路线的人来说,时刻更新学习方法也是必须的。通过写这个日记,也可以时刻为我的学习方法提供更新。

昨晚上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记忆分为模糊性记忆和非模糊性记忆。模糊性记忆的要求是要记住倾向、大概意思、会复述;而非模糊性记忆的要求是准确记住内容,强调准确性和不出错性。对于模糊性记忆的技巧就是针对多重感官刺激的重复(视听说等等)而近似模拟和尚念经的效果。对于非模糊性记忆则不能采用这个方法了,对于它我们必须要准确记住它的结构,目的是避免一把抓,减少工作量。

就比如说我们需要清晰地记住一只蚂蚁的外观属性。假如说我们提前没有给自己植入概念,那么记忆将是相当多而困难的。而如果我们已经提前给自己植入了诸如(头,身,腿,胸,腹)等的概念的时候,我们就完全可以将其简化到(大头、三节长身、六条细腿、小胸大腹)从而来记忆准确的特征。

只要你愿意专注注意力,这个概念分解法可以细到非常细的程度。

除此之外就是涉及一系列步骤的问题,典型的例子就是乘法与除法的多位数运算,对于步骤类问题最快的办法就是找到重复性实际练习。因为当你专注于练习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可以意会的过程,而如果你想要记忆的话,他可能会需要很多的文字表述而且还不那么准确。

那甘蔗汁原理是什么呢?假设你要吃甘蔗,你的目的就是吃到甜的甘蔗汁。如果你用嘴巴啃,累死你你才能很慢地吃到甘蔗汁,如果有一个机器把汁给你压好了,那么你很快就可以喝到大量的甘蔗汁。而对于人体来说,它需要的就是甘蔗汁的营养,除此之外的对它都没有区别。

所以说,我们要充分利用目录或者资料的意义就在于,把梳理条理和归纳的工作让别人或别的力量去做,我们直接获得归纳整理的结果。有了结果之后,还涉及一个怎么样把结果喂给大脑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做成幻灯片,让它去朗读,或者利用程序的结构,都可以,用一个大脑易于接受的方式喂给大脑。这样一来,榨汁机就成了电脑和现成的资料,而我的大脑就直接喝到甘蔗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