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五味学苑”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农村地边长满了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的叶子正面青青的,背面却是灰白的,家乡叫做麻叶。一般用来喂猪,牛。成为农村一种饲养家禽的野草。

麻叶学名叫做苎麻,它的别名有野麻,白麻,青麻,家麻,野苎麻等。在农村农民只知道用它的嫩叶喂猪牛,冬天老了砍来当柴烧。其实这种野苎麻它价值珍贵,它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在古代就用野苎麻的皮来制作麻布,然后加工制作成衣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纤维植物。皮加工制作成绳子。经久耐用。

野苎麻的嫩叶子不仅猪牛喜欢吃,人也能吃,采摘嫩叶来制作加工成粑粑,味道还不错。

野苎麻在中国很多的省区都有生长,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植物,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是中国国宝,中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在国际上称为“中国草”。可知野苎麻价值珍贵。

同时,野苎麻还是一种很好的药材

苎麻根

性味甘,寒。

①《别录》:"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滑,冷,无毒。"

④《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酸,无毒。"

归经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血分。"

②《本草撮要》:"人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清热,止血,解毒,散瘀。治热病大渴、大狂,血淋,癃闭,吐血,下血,赤白带下,丹毒,痈肿,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别录》:"主小儿赤丹;渍苎汁疗渴,安胎。"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膈热,漏胎下血,产前后心烦闷,天行热疾,大渴大狂,罯毒箭、蛇虫咬。"

③《本草图经》:"主白丹,浓煮浴之,日三、四。"

④《本草备要》:"补阴,破瘀,解热,润燥。治痈疽,发背,金疮,折伤,鸡、鱼骨哽。"

⑤《纲目拾遗》:"治诸毒,活血,止血,功能发散,止渴,安胎;涂小儿丹毒,通蛊胀,崩漏,白浊,滑精,牙痛,喉闭,骨哽,疝气,火丹,疖毒,胡蜂、毒蛇咬,发背,疔疮,跌扑损伤。"

⑥《分类草药性》:"疗砍伤、跌扑,敷续筋骨;疯狗咬伤。"

⑦《现代实用中药》:"根、叶并用,治肛门肿痛,脱肛不收。"

⑨《南宁市药物志》:"治小儿麻疹,创伤出血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经疏》:"胃弱泄泻者勿服;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

【复方】

①治五淋:苎麻根两茎,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频服。(《斗门方》)

②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麻根十枚,捣碎,以水二大盏,煎取一大盏,去滓,分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圣惠方》)

③治小便不通:㈠苎麻根,洗,研,摊绢上,贴小腹连阴际。(《摘元方》)

㈡麻根半两,蛤粉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叶:血不止:苎麻根、人参、白垩、蛤粉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糯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苎根散)

⑤治肠风:苎麻根四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习惯性流产:苧麻干根一两,莲子五钱,怀山药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妊娠胎动,忽下黄汁如胶,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苧根去黑皮,切二升,银一块,水九升,煮四升。每服以水一升,入酒半升,煎一升,分作二服。一方不用银。(《梅师集验方》)

⑧治血热崩漏:苧麻干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哮喘:苧麻根和沙糖烂煮,时时嚼咽下。(《医学正传》)

⑩治痰哮咳嗽:苧根,煅存性为末,生豆腐蘸三、五钱食;未全可者,以肥猪肉二、三片蘸食。(《医学正传》)

⑾治白丹:苧根三斤,小豆四升。水二斗,煮以浴,日三、四遍。(《备急方》)

⑿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捣苧根敷之,数易。(《梅师集验方》)

⒀治跌打闪挫:大鲫鱼一尾,独核肥皂一个,胡椒七粒,黄栀子九个,老姜一片,葱头三个,野苧麻根一段,干面一撮,香糟一团,绍酒随数用,同前药合捣如泥,炒热熨敷患处,外用布包扎紧,次日青出。(《纲目拾遗》)

⒁治跌扑:野苧根一两,捣碎,好酒煎服,尽量饮醉。(《百草镜,)

⒂治蛇咬伤:鲜苧麻根,捣烂罨包。(《浙江民间草药》)

⒃治鸡鱼骨哽:苧麻根捣汁,以匙挑灌之。(《谈野翁试验方》)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苎根,《别录》在小儿赤丹,为其寒能凉血也。渍苎汁疗渴者,除热之功也。《日华子》用以治心膈热,漏胎下血,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疾,大渴发狂,及罯毒箭、蛇虫咬,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

②《本草述》:"苎根,丹溪谓其大补阴而即行滞血,足以补为行也。夫甘寒之药能泻火,此味止血淋、治丹毒,或入血分而泻热乎?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则补阴活血之功,又岂徒以泻热与他味问论乎。……其和血便在补阴,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

③《本草正义》:"白苎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热结等证,则有泄热通利之力,是以《日华本草》谓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为安胎之用,实则既寒且滑,必非胎动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为妊娠禁品。考古今医药诸书,惟《梅师集验方》用以治胎动忽下黄汁,此外殊不多见,丹溪且言其行滞血,则更与胎动大相刺谬,又何可为安胎套药耶。"

应用

1.苎麻根配阿胶:苎麻根有凉血止血安胎之功,阿胶的功效与作用能养阴止血,配伍同用,用于妊娠胎漏下血者。

2.苎麻根配赤小豆:两者均有解毒消痈作用,配伍同用,可治疗热毒痈肿,丹毒。

苎麻皮

性味

①《得配本草》:"甘,寒。"

②《本草再新》:"甘,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烦热,利小便,散瘀,止血。治瘀热,心烦,小便不通,肛门肿痛,血淋,创伤出血。

①《得配本草》:"治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病;兼利小便而通瘀热。"

②《本草再新》:"治小便不通,痰哮咳嗽,肛门肿痛,肛脱不收,疗血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捣敷。

复方

治金刃伤:野苎麻,阴干晒燥,搓熟取白绒敷之,即止血,且不作脓。(《救生苦海》)

摘录《中药大辞典》

归经

胃;膀胱;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血;解毒利尿;安胎回乳。主瘀热心烦;天行热病;产后血晕、腹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血淋;小便不通;肛门肿痛;胎动不安;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酒煎。外用:适量,捣敷服。

临床应用

回乳 苎麻皮30-45g。水煎服。[《新中医》1986,(10):3]

治漆疮 苎麻(家麻或野麻)茎上皮适量。水煎,待温,洗患处。洗时避风。(《战备草药手册》)

苎麻叶

性味

《纲目》:"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治咯血,吐血,血淋,尿血,肛门肿痛,赤自带下,跌扑瘀血,创伤出血,乳痈,丹毒。

①《纲目》:"治金疮伤折血出,瘀血。"

②《现代实用中药》:"根、叶并用,治急性淋浊,尿道炎出血,肛门肿痛,脱肛不收,妇人子宫炎赤白带下。"

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止血,消炎,解毒。治咯血,吐血,月经过多。创伤出血,蛇、虫咬伤,痈肿,丹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诸伤瘀血不散:野苎叶(五至六月收)、苏叶,擂烂敷金疮上。如瘀血在腹内,水绞汁服。秋冬用干叶亦可。(《永类钤方》)

②治金疮折损:苎麻叶(五月收取),和石灰捣作团,晒干,研末敷之。(《纲目》)

③治外伤出血:苎麻叶、地衣毛,晒干研粉外用。(《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④治乳痈初起:苎麻鲜叶,韭菜根、橘叶同酒糟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End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点击 「赞」+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