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H&M一份“停用****”声明引发中国网友强烈不满。耐克等企业也提出“**”****。而他们的理由,竟是所谓“****”“少数民族歧视”等谎言和谣言。来自广东的两大无人机企业有话要说,以正视听。

****:生产早已高度机械化,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

用无人机打药、灭虫、施肥……

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操作

在新疆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来自广东的两大无人机企业

极飞和大疆

正在用技术悄然地改变这片土地

据新疆农业部门发布的2020年数据显示,****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

****生产早已经实现高度机械化,即使在忙碌的采摘季节,也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

数据显示,2020年

****产量

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

连续26年居全国第一

高产量的背后

并非“****”

而是高科技和高机械化的加持

极飞、大疆等无人机成种棉花新宠

在这里,“新农人”喜欢上广东科技。早在2019年,新疆尉犁县的韩辉兄弟俩没有预约疆外的作业队,而是直接买了两架极飞无人机来管理自家4000亩棉田。

棉花生长全程要打8-10次药,包括化控药剂缩节胺、叶面肥、灭虫药、脱叶剂等等,韩辉种的1500亩,一年农药成本需要8万元左右。

据韩辉介绍,今年利用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来管理棉田后,药肥使用率大大提高,打药成本算下来仅用了3.8万元。

从优质的品种选择,到精细化的棉花管理,再到高效、精准的脱叶与采收,让韩辉兄弟管理的棉田丰产丰收,2020年亩产约在450kg-500kg,比当地平均亩产足足高出50kg-100kg。

无人机在新疆的普及率有多高?

根据新疆最大无人机植保业务提供商极飞科技统计,2018年无人机在新疆的作业数量为670万亩,****种植面积为3000多万亩。也就是说,每4-5件****做的衣服里,就有1件衣服的棉材料是用无人机完成喷洒作业的。

与此同时,广东另一家无人机企业大疆,也在2016年开始在新疆推广第一代植保无人机MG-1,也是在这一年,嗅到了农业生产服务商机的吴少钦和谢伟从其他行业“转行”,合伙成立了农业服务公司铁漫植保,并成为了大疆无人机在新疆的代理商。

在吴少钦看来,受植保无人机吸引而生的铁漫植保,其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正是新疆农业应用植保无人机的缩影。

吴少钦介绍,铁漫植保第一年营收只有几十万,但在2017年便实现了盈亏平衡,2018年实现营收2000万,2019年则约为6000万。

“飞手”取代采棉工奔赴新疆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各人口大省的采棉工一批又一批赶往新疆采棉的光景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农忙时节被称之为“飞手”的无人机操作者带着各自熟悉的无人机,从全国各地往新疆汇聚。

2019年,极飞科技在新疆农村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国农业无人机联合喷洒作业——秋收起“翼”活动。

据统计,当年8月,有将近3000架极飞植保无人机、1500多名飞手、1000多支飞防队伍陆续从全国各地奔赴新疆,联合新疆本地的1500余架无人机,为棉花喷洒脱叶剂。

极飞很早就意识到,智能农机全自主无人化,是应对中国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的发展方向。经过多年技术迭代,现在即便是年纪大的农户,也能轻松掌握极飞农业无人机的操作。

2020年5月,53岁的马大哥和48岁的罗大姐买了一架极飞 XP 2020农业无人机。新技术大大降低了他们在田间的劳动强度,他们的人生也因此有了新的变化:本来考虑过两年就不种地的两口子,决心再干十年。

这两年,像这样自己购买极飞农业无人机的农户越来越多。极飞降低了智能农机的使用门槛,让更多农户体验到效益提升。同时,随着极飞农业无人机开拓出越来越多应用场景,在大块棉田里精耕细作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引入北斗导航,播种行间距笔直如线

随着大规模机械化的引入,智慧农业时代连北斗导航技术都运用到农业耕种上。

目前,“5G+北斗导航”方案提供商广州中海达也已经将相关技术应用于新疆,开着带北斗导航的播种机播种,保证播种出来的行间距离笔直如线。

“现在新疆在推广机采棉,机采棉在种植的时候对行间距离要求很高,若是行线打不直距离隔不准,机器无法下地采摘,而连接北斗导航的播种机,将实现播种精准作业。”广州中海达定位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11年前,广东携手新疆

打造南疆最大的棉纺织基地

广东是全国服装第一大省,服装业作为广东九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拥有涵盖面辅料、制衣、印染加工、集散市场在内的完善产业链,先后培育出比音勒芬、欧时力、哥弟、歌力思等一批全国行业龙头企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较轻,棉花长势较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2062.7公斤/公顷(137.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93.8公斤/公顷(6.3公斤/亩),增长4.8%。单位面积产量雄踞全国第一。

广东和新疆,两者势必会碰撞出“火花”。

其实早在11年前,广东和新疆就开始了关于棉纺织的合作,合力打造南疆最大的棉纺织基地。

这次合作,不仅为广东延伸纺织产业链条提供了有力条件,同时还推动了新疆伽师县,乃至整个喀什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商贸业发展。

如今,新疆棉纺织行业不仅与新疆各族人民、中国纺织服装从业者互依共存,也与包括国际纺织服装采购商、品牌商和各国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纺织服装价值链参与者密切相关。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援疆的号召下,两省纺织服装产业往来交流和商贸合作更加密切。

比如,每年广东时装周都会为新疆艾德莱斯提供展示推广平台;广东省服协每年也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到新疆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参观考察,洽谈投资合作。

去年11月,一场新疆设计师作品发布会在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召开,融合了现代时尚与传统古韵的丝路霓裳大秀震撼登场。

模特们穿起由新疆棉制成、经过时尚修饰的服饰陆续登台,展示了广东与新疆的文化交融,与共同实现“服装强国之梦”的决心。

“中国服装品牌需要壮大、需要强大,走进国民的生活,发展中国品牌是服装品牌创始人的使命!加油。”一位资深广东服装人表示。

来源:大洋网、南方+客户端、大湾区城事、央广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不容抹黑!广东企业在新疆这样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