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用户在农管家提问:芒果什么病害?
农管家专家解答
宋仕松(云南丽江)
角斑病,可用铜制剂效果要好点
陕西西安市李普选(国家级高级农艺师)
炭疽病,吡唑醚菌酯,咪鲜胺,苯甲咪鲜铵,嘧菌酯,氟啶胺,咪鲜胺及锰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苯唑)防治。
冯涛 (安徽省六安市,农技站 )
黑斑病危害 建议使用噻唑锌或乙蒜素或中生菌素或喹啉铜、络氨铜喷施防治
刘风花(中国棉花协会会员 第四届金草帽专家)
注意炭疽病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溴菌氰
农管家大课堂——芒果炭疽病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嫩叶,嫩枝,花序和果实。
一、嫩叶染病,初期形成黑褐色,圆形或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小斑。扩展后或多个小斑融合可形成大的枯死斑,使叶片皱缩扭曲,嫩叶发病严重时,呈快速凋萎状。天气干燥时,病部易破裂或形成穿孔。成熟叶片染病,成熟叶上的病斑多呈圆形或多角形,褐色,大小不等,以横径6-10毫米的居多,多个病斑可连成更大的病斑,使病叶部分或大部分干枯。
二、嫩枝染病,形成黑褐色斑,向上下扩展,环绕全枝后形成回枯症状,可致病斑以上的枝条枯死,称为“返枯”。顶芽受害常呈黑色坏死状,病斑上生小黑粒点。
三、花穗染病,初期花梗上出现红色小斑,扩展后呈梭形或联合成短条状褐斑,稍凹陷,花朵因直接或间接受害而调萎枯死,称为“花疫”。严重时整个花穗变黑、腐烂,特别是簇生在一起的花穗发病严重。
四、幼果染病,最初出现红色斑点,扩大后出现近圆形的黑色凹陷病斑或整个果实变黑腐烂,导致大量落果,较大的果实败育后形成僵果。中果受侵染后果皮上出现近圆形黑色凹陷病斑。果实近成熟或成熟期染病,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黑褐色凹陷圆斑,多个病斑常常扩展联成大斑块,病部常深入到果肉,使果实腐烂。
发病规律
病菌在植物枯枝、烂叶等病组织上存活2年以上。其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是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在条件适宜时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或昆虫传播,侵染叶片、花穗和果实。分生孢子从皮孔、气孔、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从果皮上侵入,特别是热带风暴或台风过后该病发生尤为严重。光照不足、通风透光条件差、空气湿度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一、选用抗病品种。如马切苏、海顿、光红、蕉菲等品种。二、合理密植,适当修剪,保证通风透光。及时清理落叶,剪除病枝、病果等,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
60% 甲硫·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40-60克/亩 喷雾
70% 咪鲜·丙森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90-120克/亩 喷雾
25% 咪鲜·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75-100克/亩 喷雾
46% 氢氧化铜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稀释1500-2000倍 喷雾
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10-15克/亩 喷雾
农管家大课堂——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及果实。
一、叶片染病:未转绿新梢染病叶片现针头大小的小黑点,后扩展为凸起的小黑斑,四周有黄晕,病斑呈多角形,后期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块黑色坏死斑。叶柄叶脉被害,局部变黑开裂,造成大量落叶。
二、果实染病:果实染病初果皮上生针头大小、水渍状、暗绿色的小斑,后扩展为圆形或稍不规则形状黑褐色溃疡斑,中央常纵裂,流出胶液。大量细菌随雨水流淌,在果皮表面出现条状污斑,果实最终腐烂,腐烂速度较炭疽病缓慢。病斑易诱发炭疽菌、蒂腐菌侵入。
发病规律
一、初侵染源来自带病种苗及越冬的病残体和带病老叶,翌春条件适宜时从叶片或果实的自然孔口或机械伤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一带芒果挂果后期至秋梢生长期遇有台风暴雨频繁袭击,造成大量机械伤,病原细菌常乘机侵入引起发病。向风地带或低洼果园发病重。避风、地势高的果园发病轻。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广东本地芒、广西10号芒果易染病。
二、分布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芒果产区。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搞好果园卫生,清除落叶,减少初侵染源。收果后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
20% 叶枯唑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125克/亩 喷雾、弥雾
25% 氨基·乙蒜素 微乳剂(中等毒) 使用50-67毫升/亩 喷雾
32% 唑酮·乙蒜素 乳油(中等毒) 使用75-94毫升/亩 喷雾
25% 中生·嘧霉胺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120克/亩 喷雾
8% 苯甲·中生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500-2000倍液 喷雾
40% 琥·铝·甲霜灵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77-100克/亩 喷雾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老刀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