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盛先生的花儿》根据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短篇小说《养老计划》改编, 是朱员成导演的处女作。


电影的讲述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和一个步入中年的保姆之间的故事。


女保姆棉花照顾盛先生的起居, 而老人总是把棉花当作自己过世的妻子苗华, 老人经常神志不清地半夜爬上棉花的床;老人的女儿盛琴则对棉花的工作十分挑剔, 但两个女人彼此心存芥蒂又互有依赖;棉花还与一个有家庭的男人保持着情人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 棉花意外怀孕, 各种矛盾也开始走向激化。
 

这部电影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是把老年人的生活, 同类题材的电影其实屈指可数, 2011年许鞍华导演的《桃姐》, 2012年张杨导演的《飞越老人院》, 2014年王小帅导演的颇具惊悚悬疑色彩的《闯入者》。


与前几部电影相比, 《盛先生的花儿》颇为简单纯粹, 没有老戏骨的群戏, 没有犯罪悬疑等商业元素的外壳, 电影中的人物少之又少, 围绕着颜丙燕饰演的保姆棉花、王德顺饰演的盛先生以及盛先生女儿盛琴三人展开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老年人的生活, 电影用导演年轻的眼睛和简单的故事洞察当下丰富的社会现实, 并折射到了三个个体生命样本身上。
 

老爷子盛先生老年痴呆, 有认知障碍, 糊里糊涂, 行动不便, 平日甚至看上去有点“倚老卖老”似的乖张生事。


即便老年痴呆, 但他严苛地遵循着原来的很多固有习惯, 每天中午雷打不动地看拳击比赛, 对自己头发、胡子和手表有很深的执念。


保姆棉花的到来打破了盛先生日复一日的生活, 揭开了他心中埋藏多年的秘密。


在生命尽头的盛先生, 有一件巨大的心结, 当年他知青返城后辜负了乡下的母女 (苗华和盛琴) , 这是他唯一清醒的事, 他希望在晚年能得到宽恕和谅解, 得到灵魂的救赎。
 


因为对苗华的惦念, 他把棉花当作苗华, 几次钻了棉花的被窝, 棉花帮他穿衣服时, 他有抱住棉花的看上去颇为老不尊的“老流氓”式不道德行为, 但这一切只是因为“吾妻苗华”的心结, 所以整日念叨着“要结婚”。


盛先生临终前, 女儿盛琴让棉花扮作年轻时的苗华, 最终安抚了盛先生的一生夙愿, 他安然而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 棉花是盛先生解救者, 她像一把钥匙, 打开了盛先生压抑多年的精神困顿, 帮助盛先生完成了自我救赎。


盛先生的一切行为动机, 是无意识的, 但这恰恰纯粹地暴露出他内心深处最大的矛盾冲突, 他自始至终总是看拳击比赛、带着手套挥来挥去的设定, 也未尝不是一种压抑心态的宣泄。
 

棉花的形象较为复杂。


首先, 从她自身来说, 这个来自甘肃农村的43岁女人最初因误认为不能生育, 被前夫抛弃。


来到北京以后, 她与有家室的男人保持着情人关系, 意外怀孕后再次遭到男人的辜负。


她是不幸的, 但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第五代导演电影中惯常塑造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悲情苦难式“地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