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月,下游需求的不足以及棉纱的天量库存使棉纱价格不断下跌,即使是在棉价走势偏强的9月,纯棉纱价格也是下跌的,而进入10月后,在下游表现持续疲软下,郑棉也开始下跌,而纯棉纱在本身供过于求又遭到成本端的坍塌影响下,价格跌速加快,纱价的加速下跌又使棉花价格继续下探,导致纯棉纱与棉花进入了螺旋下跌的负反馈魔圈。
而何时能够或者说怎样才能走出这个负反馈魔圈,笔者认为在需求看不到大幅好转的情况下,最有可能的途径是供应减少,棉纱库存逐步去化后纱价止跌或跌速放缓,而棉花价格在纺企低开机低消费下继续下跌,逐渐给出纺企利润空间后,纺企开机再逐步回升支撑起棉价。目前来看纱厂本月减停产现象明显增多,据TTEB了解,小型纺企开机率已在5成以下,中大型纺企开机率也有明显的回落,包括新疆纺企近期也逐步听闻有限产的情况,第一步已经跨出,新增供应将逐步减少,这有利于现有库存的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纱价也将逐步企稳。
那么到底棉花到什么位置,纱厂开机才会有明显的恢复呢?
我们从棉纱的价格来反推郑棉的点位,如上表所示。要使纺企有较强的生产意愿,至少要让纺企有正的现金流,若棉纱价格在21500元/吨出厂,内地纺企能承受的棉花现货价格在14700元/吨附近,新疆纺企能承受的价格在16400元/吨附近,按当前05合约800左右的价差计算郑棉对应的点位在13900和15600,若综合一下,内地纺企能保现金流,新疆纺企能保本,郑棉对应点位在13900-14400元/吨之间。
而按目前的行情来看,棉纱库存还很高,价格尚未止跌,若纱价继续下跌,比较悲观的情况下如果跌到20000元/吨,那么郑棉对应的点位在12500-13000元/吨。
2023年为我国疫情放开的第一年,棉纺市场对需求恢复期待很高,中国棉纺市场究竟表现如何?棉产业链、粘胶产业链以及涤短产业链在供需面、价格、开机、库存及盈利状况等方面究竟有何不同呢?缘何棉价大幅波动,而涤短、粘短窄幅震荡呢?明年棉纺产业链供需面又将发生何种变化?在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内销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产能投扩又将如何?随着海外加息结束以及服装库存的下降,明年海外服装需求市场会怎么样呢?敬请关注2023年年报及2024年展望。
来源 | TTEB棉纺织信息网
编辑 | 华瑞信息新媒体团队
更多资讯,关注华瑞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