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焕

从业资格:F0282948

投资咨询:Z0012001

摘要:

近期内外价格有止跌反弹之势,但库存压力未解,需求未超季节性的情境下,上涨空间受限。展望2024年,大的供需格局支持价格继续宽幅震荡。前期需求不乐观是市场的压力所在,后期可能出现转机促使低点逆转。国际市场节奏演绎上,需求端关注弱势延续,还是在终端重新转为补库后转好,供应端则关注面积及天气变量。国内棉花市场,棉纱库存高企奠定了前期需求偏弱的事实。但产需两弱和估值抵抗结合,导致了行情的纠结,转机需要价格超跌,或者靠磨时间来换空间。变量由需求节奏、新季产量变量及外围市场共同决定。如果库存压力有效去化,供需端出现利多驱动,价格也将重新有了转势驱动。更大的波动或许由宏观给出。但宏观交易掺杂了预期和情绪成分,交易上可寻求强驱动去跟随,小驱动去参与反向修复的机会。或者选择价格水位和产业驱动及宏观驱动有共振的时点。

正文:

2023年棉价经历了一个缩小版的涨落行情:宏观、金融属性、库存、产能等多个因素齐发力,造就了快速上涨及超涨行情,但上涨根基不牢的内核也造就了随之而来的快跌行情。时间来到12月,估值修复完成,但库存压力未解。需求预期偏差,但生产端压力也有限。展望2024年,或呈现前期有压力,后期待缓和的格局。但宏观驱动或将大于产业驱动,金融属性将继续引领节奏。

第一部分 行情回顾及运行逻辑分析

一、价格走势回顾

2023年,行情最大的特点是内外分化。郑棉从年初至9月初,是一路震荡式上涨,承接了2022年11月以来的上涨行情。最大的回调出现在2-3月份。本轮22/23年度的上涨行情持续时间长达十个月之久,主力合约从低点12270元/吨,至最高点17905元/吨,上涨5635点,涨幅46%。顶部震荡一个月之后,郑棉于国庆节后开启下跌行情,最低至14740元/吨,振幅3165点,跌幅18%。

美棉则整体属于宽幅震荡走势,低点至高点为70-90美分。期间美棉分别在3月下旬、6月底和11月上旬到达过区间低位74-76美分/磅附近,又分别在12月下旬、5月下旬和9月初到达过区间高点88-90美分/磅附近。振幅在20个点,涨跌幅在30%-20%。

图1:棉花价格走势及影响要素

数据来源:Wind、永安期货

二、郑棉先涨后跌

郑棉前期涨价的基础有三:第一是宏观上,和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全面放开有关;第二是产业上,低库存及低价格(绝对价格低和内外价差低),再配合宏观上的变化,开启了叠加补库的强需求;第三是交易端,宽松资金既体现到了产业上供应链金融的大举介入且做高了棉纱渠道库存。也体现到了期货端,对减产、抢收等预期提前交易,将价格推到超涨的境地。这种超涨,体现在淡季负利润维持了较长时间,而这也是基于新疆低成本产能对内地的竞争性扩张背景下。

郑棉快速下跌的基础也有三:第一是上述所说的棉价已超涨的前提;第二是政策的助力。政策的发力是逐步显现的,比如抛储政策从7月底开启,但最初只有每日1万吨的挂牌数量,对当时的现货紧张缓解有限。8月中开始增加到每天1.2万吨,9月初增加到2万吨,国庆期间更是于10.4日假期期间就开启了抛储。再比如增发滑准税进口配额,最初公布是7月份,而真正发放给企业是9月中下旬,而进口大量增加也是9、10月份。再一个就是为了控制新疆收购风险而执行了非常严格的收购贷款发放使用管控,谨防由减产情绪而催生出抬高收购价,从而将轧花厂收购风险进一步抬升的高价抢收行为;第三是在“抢收高价”预期落空、供给逐渐上量、政策管控高价风险等多管齐下之下,市场多空力量转换,转而去交易疲弱的需求现实。而涨价期催生的库存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均一起爆发,带来了棉花流动性严重不足问题,加剧了下跌的力度。

三、美棉市场整体震荡

美棉的震荡行情和供需格局是适配的。首先全球供需格局上,消费角度,22/23消费出现调降趋势,但5月份开始,针对23/24的消费预期又明显调升。产量角度,前期对22/23年度的产量预估是调减的趋势,3月份开始虽然又有所调增,但随后对23/24的产量预期又开始调减。整体而言,22/23供需转宽松的压力,对应于价格的低位,而23/24供需结构转好又对应于价格的高位。但供需间没有大的矛盾,则对应了价格的震荡行情。

其次从美棉供需的角度,其低产量和干旱天气扰动对应了价格低位的支撑,但其出口需求偏差又对应了价格上方的压力,分别在其焦点时期影响了节奏行情。

图2:全球及美国棉花月度数据调整

数据来源:USDA、永安期货

第二部分 市场分析

全球棉花市场,从供需角度,依然缺乏大的矛盾,因此也就缺乏大的行情驱动。行情的波动更多可能由宏观驱动。节奏演绎上,需求端关注弱势延续,还是在终端重新转为补库后转好,供应端则关注面积及天气变量。

国内棉花市场,棉纱库存高企奠定了需求偏弱的事实。但产需两弱和估值抵抗结合,导致了当前行情的纠结。转机需要价格超跌,或者靠磨时间来换空间。变量由需求节奏、新季产量变量及外围市场共同决定。

一、全球供需结构:

1、全球供需缺乏大的矛盾

按照USDA最新12月供需报告数据,23/24年度全球棉花总产预期2458.5万吨,全球消费量预期2476.2万吨,全球期末库存1794.1万吨,环比增加19.6万吨,同比减少9.5万吨,同比减幅0.52%。因此全球供需格局属于产需略平衡,产需缺口仅17,7万吨,远小于9月报告预估的76万吨的缺口数量,也远小于历史上200-300多万吨的缺口或过剩状态,缺乏大的矛盾的状态。

图3:全球供需

数据来源:USDA、永安期货

2、关注未来需求和产量的调整方向

USDA最初对23/24的定调是消费同比增加,库销比同比下降,这种定调也带来对棉价的支撑。但是随着产量的逐渐确定,终端需求的迟迟不好转,以及主要生产地中国及东南亚的纱厂开机偏低,近期开始调减消费。如果市场期待的补库难以见到,低开机维持,消费的调减有可能继续,带来23/24供需数据的偏空调整。

而2024年1季度末开始,2024/25的产量预期将开始影响市场。粮棉比价、政策影响带来的面积预期和天气影响下的单产预期将逐渐进入市场关注视野。由于其他农作物尤其玉米价格的回落,再加上不同主产国政策扶持,棉花种植面积很可能保持甚至增加,天气对单产的影响将变得重要。而5月之后,2024/25的产需预测数据将正式登台,如果欧美终端补库预期在此之前缺失,那么该因素带来的消费增加预期将可能转嫁到24/25年度的消费预期上去。

二、美棉市场

1、美棉价格和其供需数据相适配

美棉最新产量预估为278.2万吨,同比减36.8万吨,减幅11.7%。其出口预估为265.6万吨,同比减12.3万吨,减幅4.4%。期末库存预估为67.5万吨,同比减25万吨,减幅27%。美棉期货价格和其库销比走势呈一定反比关系,目前的价格和其供需数据表达相适配。

图4:美棉价格和库销比反比走势

数据来源:USDA、文华、永安期货

2、美棉出口销售和装船影响价格波动

美棉今年的销售进度一度比较缓慢,这也是在反应完减产利多后价格快速下跌的促因之一。随着中国的购买增加,再加上产量基数较低,其销售进度逐渐加快,也带来了盘面的止跌表现。但是其装船进度略慢,且如果后期销售进度再次放慢的话,依然会是价格的拖累。

图5:美棉出口销售进度和装船进度

数据来源:WIND、永安期货

3、美棉主产区天气

美国近两年的棉花生产均受到干旱天气的影响。目前美国主产区德州的旱情在逐渐改善,但全美干旱面积依然处于略偏高水平,需持续关注,以评估种植面积和单产两条线对美产量的影响。

图6:美国棉区干旱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USDA、永安期货

三、国内市场

产量角度,国内23/24年度是减产年。供给角度,期初工商业库存是减的,虽然进口、抛储同比均出现了增加,但是整体依然是减少的,即使按偏高的产量及进口预估,数量上也是持平略减。但减产逻辑提前在上涨过程及超涨价格里兑现,消费预期又偏悲观,主导了当下产需双弱,且库存构成了显性压力的弱势市场。而不同的需求预期也对应了不同的供需结构,也是市场交易的分歧所在。

图7:国内产需数据(机构数据和可能调整数据)

数据来源:USDA、棉花信息网、永安期货

1、国内产需数据

USDA对国内23/24的预估为:产量587.9万吨,同比减80.5万吨,减幅12.5%;消费794.7万吨,同比减21.8万吨,减幅2.7%;进口239.5万吨,同比增103.8万吨,增幅76.5%;期末库存845万吨,同比增30.7万吨,增幅3.8%。与之相对,棉花信息网对23/24的预估是:产量589万吨,同比减90万吨;进口195万吨,同比增52万吨;需求804万吨,同比减13万吨;期末库存549万吨,同比减20万吨。

2、国内棉花产量逐渐明朗

2023年棉花种植伊始就陷入减产风波:先是新疆“减棉增粮”及将目标价格补贴数量限制到510万吨导致面积下降。然后是种植季的低温和风灾、开花现蕾季的高温、9月份吐絮期北疆的低温多雨等不良天气对单产造成了影响。一度市场对新疆产量的预期放到了520万吨,更低的预期甚至放到500万吨以下。但是随着收购加工的进展,产量已逐渐明朗。籽棉收购方面,目前新疆累计数据已接近1440万吨,折皮棉量约532万吨,高于此前市场预期。

机构预测方面,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11月报告显示:全国调查实播面积4140.2万亩,同比减10.3%,其中新疆面积3616.3万亩,同比减8.0%。全国单产136.6公斤/亩,同比下降6.1%。预测全国产量565.7万吨,同比下降15.8%,其中新疆产量预计524.9万吨,同比下降15.7%。棉花信息网最新12月生产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棉花种植面积4117.8万亩,产量589万吨,同比减少13.2%。其中新疆种植面积3666万亩,同比减7.5%,产量548.1万吨,同比减12.4%。

3、进口近期放量

进口利润恢复后,基于进口利润的确定性,国内进口棉花及棉纱的积极性大增,表现为近月的进口数据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保税区库存量也处于高位。对供给市场来说也是近期的压力点之一。

图8:中国棉花进口及保税库存

数据来源:WIND、永安期货

4、工商业库存同比增加

据棉花信息网最新公布的截至11月底的工商业库存数据,纺织企业在库棉花工业库存量为90.68万吨,较上月底减少0.02万吨,同比去年增加42.19万吨。11月底全国棉花商业库存453.07万吨,较上月增加212.55万吨,增幅88.37%,远高于去年同期84.6万吨。工商业合计543.76万吨,环比增212.54万吨,增幅64.17%,同比增加126.8万吨,增幅30%。

图9:中国棉花工商业库存

数据来源:棉花信息网,永安期货

5、棉纱库存高企制约国内棉花消费

USDA和棉花信息网目前对国内消费数据的预估均偏保守。USDA从5月份开始对23/24年度消费的预估就偏高,维持在800万吨以上水平。直到最新的12月报告才开始调减,调减21.8万吨至794.7万吨。棉花信息网的预估数据则为804万吨,较上月预估调减8万吨,其在2月份首次对23/24进行预估时给的消费数据是770万吨,同比增5万吨。

该两个机构在2023年度的月度调整中都明显往上修正了22/23年度的消费,这和22/23中国纱厂高开机有关。但事实是,高开机的背后,棉花的下游棉纱环节累积了大量库存,如下图TTEB的棉纱库存所示。且该数据只是该机构调研加预估数值,而结合市场调研走访,库存总量还要更高。由此可以推算22/23年度在早期经历了疫情防控的情况下,还能呈现出消费的增加,除了全面放开导致的部分补偿性消费增加外,还有一部分成为了囤货消费,而非真实消费。因此22/23的高消费无法线性外推到23/24年度。目前机构对23/24消费的调减也是基于进入23/24年度以后的纺织厂降开机行为,而根源则是这部分高企的棉纱库存开启了去库节奏,导致这部分待去库的棉纱反过来成为了市场供给,抑制了棉花的表观消费。即使考虑上供应链金融带来的库存水位的抬升,棉纱环节仍可能有50万吨的去库需求,也就是说棉花的表观消费需要在真实需求里减掉50万吨的量。这个情况和2020/21及2021/2022的消费节奏转换有些像,均是在供应链金融催生了棉纱库存起落后,棉花表观消费表现为明显的先增后减的变化。而如果考虑上进口棉纱(也是影响棉花消费的变量之一)同比也会增加,那么棉花的表观消费会受到进一步的冲击会。

图10:中国棉花消费月度调整

数据来源:USDA、永安期货

图11:国内棉纱库存

数据来源:TTEB、永安期货

图12:国内棉花消费预期

数据来源:USDA、海关、永安期货

6、消费转折点关注库存去化、订单和纱厂开机

消费转折点可关注库存去化、订单和纱厂开机情况。11月底开始,下游开启了一小波季节性好转。首先时间点到了冬装补单和为开春后春夏单少量备货的时间点。其次是棉纱去化过程中,棉纱价格加速下跌,织布厂利润好转。最后,下跌观望过程也积累了部分待做订单。因此布厂开始陆续买纱补货,转移了部分贸易商压力。而棉花价格此后的反弹也给了继续补库和做库存的意愿。因此下游织厂开机有所好转,棉纱贸易环节库存也有所去化。

但如果不是超季节性需求,那么季节性环比好转更多提供的是反弹机会而非反转。且棉纱库存绝对值仍偏高,尤其纱厂的工厂库存还在攀升,而常规品类如32s的库存更是居高难下,其结构性矛盾持续时间会更长,势必会继续压制纱厂开机,并减少棉花直接消费。

图13:棉花中下游开机及库存情况

数据来源:TTEB、永安期货

7、出口持续偏弱,零售数据偏好

终端需求方面,主要关注出口和零售数据。出口方面,11月纺服出口额236.7亿美元,同比继续偏低,低2.9%。棉花23/24年度累计出口值同比低6%。最新社零数据方面,11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为1503亿元,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24.52%。1-11月累计零售额为12595亿元,同比增长11.5%。但需注意零售额数据增长和棉类消费增长不可等效。

图14:国内纺服出口和零售数据

数据来源:WIND、永安期货

8、供给端关注下年度产量预期和政策调整

供给端则需要去关注下年度产量预期和政策。市场目前的预期是,如果减棉增粮政策持续,再加上今年种植收益比下降,棉花种植面积可能进一步减少。但是新疆有目标价格补贴的前提下,面积继续下降的幅度也有限。此外,由于今年的产量下降跟恶劣天气有关,一旦天气转好,单产则有恢复预期。因此下年度的产量情况需跟踪关注,但不必提前做预设。

政策除了对种植的影响,其他如进口政策、轮储政策都是对供给的调节,但一般是在市场过于宽松或紧张的情况出现后,或者价格出现极端上涨或下跌之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轮储政策一般有进有出,其对节奏的影响会更明显。此外由于轮入更多以外棉为主,因此其对内外市场和内外强弱以及分析进口数据上均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四、中国内外市场的殊同

1、中国外市场依赖于中国超买

用库销比来反映供需结构,可以发现23/24年度,中国库销比上升,而中国外市场库销比下降。但这里面有个前提是预期中国进口棉花数量是239.5万吨。且12月月度供需报告里,是在调减了国内消费的基础上,调增了国内进口。

依赖于早先的高内外价差,23/24前几月进口数据确实大增,但内外价差已经出现收缩。且按照内弱外强的库销比结构,价格驱动也会内弱外强。按照市场化调节机制,中国的进口目标其实很难完成。但USDA做出预期的基础在于中国储备对外棉的购买,以补充2023年的轮出。可关注后续国内的进口节奏和进口总量,一旦进口节奏放缓,压力会再度向外棉市场倾斜。

图15:中国内外市场库销比差异

数据来源:USDA、Wind、永安期货

图16:内外价差

数据来源:Wind、永安期货

2、中国外市场消费需要欧美终端市场的好转

目前数据显示,欧美终端市场依然偏弱。从进口和零售数据角度,欧洲和日本市场的需求仍徘徊在近几年的中低水平。美国的零售数据是好的,但是受限于批发商持续去库存,其进口需求是弱的。按美国去库节奏,市场预期到明年1季度后,其需求可能会有恢复。但也需关注宏观对需求节奏的影响。而欧美终端市场能否好转,也可继续关注其更直观的指标,即东南亚等生产国的生产数据能否有明显好转。

图17:欧美终端市场表现

数据来源:WIND、永安期货

图18:东南亚制造业表现

数据来源:TTEB、永安期货

五、其他主产国市场

1、印度

USDA对印度23/24的产量、消费、进口、出口和库存预估数据分别为544万吨(同比-29万吨)、523万吨(同比+11万吨)、28万吨(同比减9万吨)、39万吨(同比+15万吨)和268万吨(同比+11万吨),库销比持平略减。而据印度棉花协会数据,产量更少,为500万吨(同比-42万吨),进口37万吨(同比+16万吨),消费529万吨(同比持平),期末库存34万吨(同比-15万吨),库消比降低2.7个百分点,总体趋紧。另据CAI数据,截至12月18日,印度本年度棉花累计上市量折皮棉118万吨,上市进度约24%。由于印度棉价受累于需求持续疲弱,而跌破MSP,MSP项下储备收购在逐渐进行。关注印度最终产量和MSP收储情况,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制约印度价格的下跌空间。

图19:印度CAI供需平衡表

数据来源:CAI、永安期货

2、巴西

巴西23/24年度是增产的,USDA对其产量预估数据为317万吨,同比增加62万吨。出口预期250万吨,同比增加106万吨,期末库存121万吨,同比略减5万吨。但据巴西相关行业协会数据,巴西产量预期更高为323万吨。巴西有潜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出口国,其在全球贸易市场的重要性逐渐提升。

巴西加工进度基本结束,新一年度种植正在进行。出口方面,本年度(巴西年度2023.7-2024.6)前五个月巴西累计出口84.3万吨,未来出口的压力持续较大。下一棉花年度种植和产量预期方面,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下一年度巴西新棉产量预期为306.1万吨,环比304.0万吨调增2.1万吨,增幅0.7%,同比(317.3万吨)减少3.5%。据悉,新年度产量预期增加的原因是植棉面积环比增加1.2万公顷(18万亩)至174.5万公顷(2617.5万亩)同比(166.37万公顷,2495.6万亩)增加4.9%。全国单产预期维持在116.9公斤/亩,同比(127.1公斤/亩)减少8.0%。但据巴西棉花协会数据,下年度巴西棉花种植面积高达181万公顷(2715万亩),环比未见明显调整,同比增加8.4%;单产预期维持121.2公斤/亩不变,同比减少5.8%;总产预期维持在330万吨,同比增长2.2%。

图20:巴西月度出口

数据来源:棉花信息网、永安期货

3、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

澳大利亚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23/24新棉产量预期同比减少。据澳大利亚有关机构最新统计,新南威尔士种植面积预期在27.3万公顷,同比减少约20%;单产预期在151公斤/亩;产量预期在61.9万吨,同比减少约16%。昆士兰州新棉种植面积预期在12.3万公顷,同比减少约44%;单产预期在156公斤/亩;产量预期在28.8万吨,同比减少约44%。而9月初期对该两州的产量预期分别为81.7和30.8万吨。

巴基斯坦上市接近尾声,据巴基斯坦棉花加工协会(PCGA)最新数据,截至12月15日,巴基斯坦本年度籽棉累计上市量折皮棉约124.4万吨。根据相关机构预测,本年度巴基斯坦总产预期或在130-132万吨。USDA预测其产量数据为145万吨,同比增61万吨或71.8%。

六、其他关注点

1、美棉CFTC持仓

CFTC持仓显示基金净多在10月中旬达到高点后回落,棉价也由涨转跌。目前基金净多持仓在低位水平,出现市场变量且净多趋势增加的时候,有望推起一波偏强行情,否则指向棉价偏弱运行。

图21:CFTC持仓

数据来源:CFTC,永安期货

2、国内基差与仓单

由于新疆产能过剩,虽然收购季没有出现绝对价格上的拉高抢收,但是收购成本对盘面一直呈升水状态,这也增加了轧花厂在下跌势里的套保难度,以及高基差的出现。虽然棉花流动性偏差导致基差走低,但是当收购进入尾声,收购成本逐渐固化,且期货价格跌到15000以下,而1月之前轧花厂又不太愿亏损出货的时候,盘面开始出现反弹。尤其仓单比较少,对应1月合约虚实盘比较大。但随着1月的减仓和仓单的增加,盘面虚实盘比降到3以下水平,基差和交割因素对盘面的影响变小。后期仓单会继续增加,那么后点价、产业基本面的好坏等因素容易被放大交易,对价格形成助涨助跌作用。

图22:籽棉收购及成本价

数据来源:上海棉交中心、永安期货

图23:基差及仓单走势

数据来源:WIND、永安期货

3、估值分析

棉花价格相对其他商品价格走势偏弱,这和其偏弱的基本面相对应。但同时金融属性会影响商品间价格联动性,棉价走势会受其他农产品及整体商品走势的影响。如果商品整体走弱,棉价的下跌会更顺畅,否则棉价则容易抗跌或反弹。

需求端,比较棉花和涤短及棉花和粘胶价差,虽然两者已从高位回落,但是和历史价差相比依然偏高。而且内地纺纱厂的加工成本较新疆处于劣势,本就催生了内地开发混纺产品的积极性,这是目前棉价偏有压力的一面。

图24:棉花价格和其他商品的比较

数据来源:USDA、永安期货

图25:棉花和涤短及粘胶价差

数据来源:棉花信息网、永安期货

4、宏观

宏观因素变量较多,将会是棉花价格产生较大波动的关键驱动。乐观的一面,是美联储加息见顶以及未来的降息和流动性宽松预期,这有可能带来欧美终端市场的补库开启,从来改变疲弱的下游需求。而国内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也会推出刺激政策,有望带来国内的经济好转,进而带动国内棉纺需求和提振市场信心。而国内流动性宽裕裕也一直是价格下行压力的有效对冲。但悲观的一面,美联储高利率或许会维持更长的时间,在长短端利差未修复前,产业端增加投资或持有库存的意愿不足,会导致市场预期的补库迟迟不来,从而产生预期差的交易。国内则是面临政策刺激不足以对冲下行压力的风险。棉花下游的纺服对应的是可选消费项,在居民就业、收入、信心好转前,其亮点也不容易看到。此外,产业链条内的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同时进行,使得产业端依然面临了较大的挑战。但资金宽裕,内卷竞争,会拉长库存、产能去化时间。同理,交易层面,提前抢跑抄底,也容易导致价格提前止跌,变为用时间换空间。或者用加大波动来获取收益的方式。整体而言,需要关注宏观和产业的共振,以及预期提前交易后的预期偏差交易。

第三部分 总结

棉价在2023年出现内外分化,国内棉价先大涨而后转跌,美棉则属于宽幅震荡走势。国内转跌是产能、库存、需求等多重矛盾爆发的结果,虽然同样有减产的利多支撑,但恰如雨疏风骤的环境。近期经历了近千元反弹,是季节性和估值上的双支撑。但库存压力未缓解,需求仍受抑制。在矛盾未解决前,依然“难将息”。但是资金宽裕背景下,价格将跌出“性价比”,其金融属性等待和产业驱动的再一次共振,恰如“枯木待逢又一春”。

整体而言,目前处于供需没有大的矛盾,供需双弱状态,对应价格偏低位震荡。但高库存和弱需求是当下的更明确的压力,只不过被被金融属性和商品环境所影响。等待后期产需变量出现新的驱动,而大的波动由宏观给出。

基本面要点:

1、全球棉花市场,从供需角度,依然缺乏大的矛盾,因此也就缺乏大的行情驱动。节奏演绎上,需求端先关注弱势延续,而后关注终端需求重启且开始由去库转为补库。供应端则关注面积及天气变量。

2、美棉价格和其供需数据相适配,但需要关注出口预期能否兑现。美棉产量已经到了低位水平,恢复的概率更大,但需要关注天气。

3、国内需求短期难以乐观,需要见到库存的合理去化,关注库存、订单和纱厂开机情况。供给端关注下年度产量预期和政策调整。

4、中国外市场依赖于中国超买,不及预期的话会给需求带来一定冲击。而消费端转好需要欧美终端市场的好转。

5、其他主产国:巴西、巴基斯坦增产,澳大利亚新年度产量预期下降,印度的变数较多,关注MSP项下收购进度及影响。

6、其他方面,CFTC持仓角度,目前持仓净多在0轴附近波动,对棉价影响偏弱,关注变动方向;国内成本端对棉价有支撑,但仓单的压力在增加,尤其1月交割因素退出后;估值方面,棉花价格相对其他商品价格偏弱,这和其偏弱的基本面相对应。但同时金融属性会影响商品间价格联动性。如果商品整体走弱,棉价的下跌会更顺畅,否则棉价更容易反弹。而价差上,棉花和涤短及粘胶价差依然指向棉价略高估。

7、宏观角度,宏观因素变量较多,或许会是棉花价格产生较大波动的关键驱动力,需重点关注。交易上可寻求强驱动去跟随,小驱动去参与反向修复的机会。或者价格水位和产业驱动有共振的时点。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交易所、媒体及资讯公司等发布的公开资料或通过合法授权渠道向发布人取得的资讯,我们力求分析及建议内容的客观、公正,研究方法专业审慎,分析结论合理,但我司对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提供的全部分析及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您的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您应当自主做出期货交易决策,独立承担期货交易后果,凡据此入市者,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我司在为您提供服务时已最大程度避免与您产生利益冲突。未经我司授权,不得随意转载、复制、传播本网站中所有研究分析报告、行情分析视频等全部或部分材料、内容。对可能因互联网软硬件设备故障或失灵、或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全部或部分信息中断、延迟、遗漏、误导或造成资料传输或储存上的错误、或遭第三人侵入系统篡改或伪造变造资料等,我司均不承担任何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