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 就是父亲的攒钱罐。 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来。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小题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小题2】按要求品味语言。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 (品析划线词语的含义)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3】“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小题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
半个奇遇
池莉
①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的那样一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人是靠什么得救的,当你状态极差的时候?
②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差两个多小时。生怕路上塞车,提前出发,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竟非想要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部,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
③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之中,被推推搡搡进了车厢,扑面又是纵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天啦,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倍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
④邻座先到站,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戴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艺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清澄,焕然一新。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保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神迹,到不曾料想,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辉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
【小题1】默写选文,勾画出体现“我”心情的关键词语,填写下表。情节 | “我”的心情 |
塞在候车室 | |
从失望到看到希望 | |
继续行程 |
【小题2】联系山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揣摩第②段划横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出发,不料路上没塞,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划横线的桔子。
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
【小题3】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小题4】“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一般用在反应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本文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小题5】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乘车)环境、尊重、修养……”请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你的感受。
【材料一】
①德国作家黑塞说,“旅游就是艳遇”。既然是“遇”,自然是遇而不可求。旅行中的艳遇,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在美景的衬托之下更显出浪漫情调。艳,奇幻迷离,让人意犹未尽;遇,一场风花雪月的邂逅,一个怦然心动的瞬间。
②“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旅游是结合自己的喜好,主动挖掘尚未熟知的目的地,获得更独特的体验。它是一种情绪消费,远离居住地的旅游愈发成为人们舒缓心境、重获力量的重要目的。旅游赋予身心新能力、新视角、新体会。它的最大好处,不是能见到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日,“特种兵式旅游”——一种独特的旅行方式在年轻人中兴起。“特种兵式旅游”指的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游览数量尽可能多的景点,具有时间紧、花费少、游览景点多的特点,类似快闪打卡式的游览方式。“大学生2天跨3省旅游”“中国最难爬的山,挤满了嘴硬的大学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②在成都上学的王同学说:“现在不出去玩,以后就难得有这种机会了。趁着有时间,约上三五好友,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各种地方看看,一方面能增长我的见识,另一方面也能放松自己。”
③另一位在成都游玩的李同学表示,“夜晚拖着行李赶车,在人口涌动的街头吃美食,黄昏下和好友拍照,去看书里读到过的景色……虽然旅途的过程疲惫,却是青春里一段美好的记忆。”她补充说,“但需要掌握好旅行的度,平衡娱乐和学业。不然就会因为舟车劳顿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
④选择“特种兵式旅行”的内在驱动力,是年轻人试图找回属于自身的活力。在精力充沛的人生阶段,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感性与理性权衡后的选择。尽管时间紧迫,路途疲惫,但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不经意的奇遇,似乎会让他们暂时远离周中繁忙学业带来的压力,短暂的狂欢却发挥出治愈的功能。
(选自《央广网——五一年轻人的打开方式:特种兵式旅游》有删改)
【材料三】
①《环球旅讯》通过调查分析,预计“慢旅行”将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慢旅行”就是出行的频次较低、而每次旅行的时间较长。据EHL Insights预测,2024年,“慢旅行”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青睐,成为传统度假方式的替代品。
②“慢旅行”源于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慢食运动”,最初源自对抗连锁快餐文化,捍卫地区传统、美食享受以及生活节奏的“慢活文化”。作为重质量而非数量的生活方式,“慢活”鼓励人们放慢节奏,真正享受此时此地的价值,而不是匆忙的将现在视为通往下一刻的跳板。
③后来,“慢活文化”逐渐演变成“慢旅行”。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慢旅行”只与你对旅行的期望有关,它看中个人体验和地域文化,鼓励探索和寻求,更加深度和广度的体验,以轻松和有意识的方式,深入理解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创造更加丰富的旅行体验。
(选自《丹尼尔的旅行手册》有删改)
【材料四】
2023年典型旅游消费人群画像及策略
《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年版)》
【小题1】【理解推断】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德国作家黑塞的言论引出“旅游”的话题。 |
B.【材料二】运用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述了“特种兵式旅行”的观点。 |
C.【材料三】林语堂说:“旅行必是流浪式,到陌生之地去走进、体会,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这句话可以作为材料三的道理论据。 |
D.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知,由于每个人的特性不同,期待不同,旅行方式的选择也各异,无论“快或慢”,都无可厚非。 |
选择旅行方式:“特种兵式旅行”或“慢旅行”均可。 “快乐长沙”主题游攻略:1.文博沉浸游(湖南省博物院、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江滨江文化园等);2.红色经典游(岳麓山·橘子洲景区、烈士公园等)3.打卡出片游(浏阳河婚庆公园、国金中心等)4.饕餮美食游(人气爆棚的“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等) |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