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石角镇石铺村驻村第一书记焦成峰来说,5月19日是异常忙碌的一天。
上午十点,由焦成峰所在单位广州市越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主办的“红棉老兵医疗志愿服务队大型义诊活动”在石铺村文化室终于拉开帷幕。
来自越秀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和红棉退役军休老兵医疗志愿服务队的专家们,不顾年事已高,志愿参与活动,为偏远山区群众奉献优质医疗服务。
看,年迈的阿婆抱着小孙儿来了。儿科专家马恒颢教授温柔地用听诊器放置于小孩的胸前,仔细聆听诊断。孩子害怕地大哭起来,老专家为了不影响诊疗进程,用左手挠痒痒般轻触孩子右臂,转移其注意力,慈祥和蔼溢于言表。
看,视力模糊的阿伯也来了。眼科邓金印教授手把仪器,仔细地为他检查。当他放下仪器,准备写诊断说明时,又觉得不充分不明确,微笑地和村民沟通后,再次举起仪器检查确定。村民信赖专家,专家尽心服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双向互动。
看,呼吸科老专家池丽庄白发苍苍,不顾身体劳累,坚守义诊,面对焦急排队的群众,一边耐心地听,一边又求助于身旁的志愿者,就这样,靠着“翻译”的帮助,她接诊了一个又一个村民。
看,心血管内科教授丁力,用心地将手臂轻轻地压在了一位前来诊断的老伯黝黑的手臂上,这一幕很温馨。她一丝不苟地观察仪器,记录诊断结果,同时又不忘与老伯交流、询问。不管在哪里,只要有诊疗的群众,哪里就变成了她的诊疗室。
看,消化科教授黄小让,刚刚给一位群众诊疗完毕,还在耐心细致地叮嘱他后续如何注意,害怕老人家忘记,不时地提醒随行而来的家人。这位略显蹒跚的老人起身时,他下意识地用手扶住了老人的左臂,这一扶,是关爱、尊重、敬重,是一位德行高尚的医者仁心。
看,中医科教授沈鹰,望,闻,问,切,给患者详细诊疗后,又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为切入点聊起,让村民倍感亲切和激动,从心理上增强对幸福生活的认同,真正体现出“尚中”“中和”的中医科特色。
看,妇产科教授李文玲,可能听不懂村民的话,也可能现场杂音太大,她一遍又一遍把脑袋低下来,仔细聆听村民的回答,并不停地记录思考。
在近两个多小时的义诊中,专家们用精湛的医术、奉献的仁心为美丽乡村石铺村300余名居民送上了一份“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大医精诚、服务百姓健康行”的志愿医疗服务大礼包。义诊结束后,焦成峰又组织了慰问活动,向石铺村生活相对困难的村民送上了慰问品。
鲜艳的红棉花在美丽乡村娇艳绽放。(石角镇 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