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开始,以“端牢中国饭碗”为主题的中储粮集团公司第二届公众开放日活动已陆续在全国几十家库点联动举办,来自社会各界的小伙伴实地探访“大国粮仓”,参观粮食收购、储存、调运、科研等全链条管理,以及粮棉油各储备品种真实保管情况,参与了一系列趣味科普、技能PK、保管体验等丰富有趣、各具特色的互动体验活动。
近日,中储粮集团油脂公司、储棉公司、储运公司及成都储藏院等也纷纷启动开放日活动,向社会敞开大门。至此,本届公众开放日活动,中储粮储备管理各环节、全品种均已向大众开放,喜迎社会各界公众实地探访,零距离感受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大国粮仓。
保障你我他吃上“放心油”
中储粮油脂新郑基地
“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全是自动化生产”、“中储粮检测实验室设备很专业,生产的粮油真让人放心”……9月26日,公众开放日活动在中储粮油脂新郑基地举行,不少参观者如是感叹。
↑↑↑点击观看视频
活动期间,嘉宾们共同参观了原料接卸、物流中转、科技储粮、产品加工、叉车演示、质量管控、党员活动中心、职工之家等活动现场,积极参与了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辨识、不同种类油品辨识和自产油品煎炸食品品尝等各具特色的趣味科普和互动体验活动。
↑↑↑参观现场
↑↑↑互动体验:油品辨识
↑↑↑叉车演示:“嘭”的一声,摆放在地上的饮料被打开,瓶子口完好无损。打开瓶盖的是由驾驶员驾驶的叉车前臂,驾驶员娴熟的驾驶叉车连续开启了6瓶用时不到一分钟,旁观的嘉宾报以赞叹的掌声。
活动最后,大家纷纷来到“祝福墙”前留言,执笔写下对祖国母亲的祝福和中储粮的祝愿。
中储粮油脂成都基地
9月28日,公众开放日活动在中储粮油脂公司成都基地举行。活动邀请了地方政府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油脂油料加工企业、媒体记者、员工家属、学生代表等100多人走进库区厂区,实地感受和切身体验我国的油脂油料储备情况。
在讲解人员带领下,公众代表进入基地“一站式”服务中心、大豆压榨车间、油脂精炼车间等参观。
↑↑↑点击观看视频
一系列有趣的参观之后,基地为参观人员准备了安全知识、食用油知识讲座、还用库区生产加工的优质食用油现场炸制薯条、鸡翅等食品,邀请公众品尝,厨师向公众讲解油品选择等知识。
大家表示,新时代的 “大国粮仓”让人大开眼界,7层高的生产车间竟然只要5个人就能完成生产加工全过程,传统以往的人背肩扛和一滴滴压榨时间真的过去了,在这样集现代化、科技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于一身的企业,生产出来的油大家肯定吃的放心、用的安心。
成都基地的开放日还出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这里的基地工人24小时三班倒,常常就住在基地,和家人聚少离多。所以这次专门安排在周末,邀请了很多员工家属参加。好几组员工家庭在基地拍摄了意义非凡的全家福照片。
↑↑↑点击观看视频
不仅要吃饱,还要你穿暖
中储棉九江有限公司
“原来软软的棉花可以打包得这么结实。”“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多棉花。” 9月26日,中储棉九江公司打开大门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学生、农户、棉纺企业员工等走进大国棉仓,纷纷感叹开了眼界。
↑↑↑仓内棉花堆码
储棉仓库内,一个个已经打包好的棉花整齐码在仓库内,近9米高的“棉山”展现在人们眼前,每一块“棉山”方阵都用垫石垫底,使棉花与地面隔离防潮,同时悬挂的温(湿)度计实时显示着仓库内的温度和湿度。
棉花是易燃品,因此预防火灾是储备棉管理的重中之重。据了解,中储棉九江公司共有两台消防车,近20名消防员,消防监控室内对每一个仓库实时监控,同时监控还具备热点监测功能,一旦某处出现热点报警,消防人员能在偌大的仓库内准确找到报警点,及时做出处理。
在活动中,大家还进行了储棉知识问答、灭火器使用、手工制作棉花工艺品等互动体验活动,切身感受到国家储备棉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大大增强了公众参与感、体验感。
中储棉菏泽有限公司
9月29日,公众开放日活动在中储棉菏泽有限责任公司举行,60多名公众代表在开放日小领队“高平平”“浅圆圆”的带领下,开启“大国粮仓”探秘之旅。
在监控室,工作人员为大家演示现代化安防监控,见证了科技储棉、安全储棉的“智慧脑”;走进职工之家和警消工作区域,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平整的书桌、读本以及丰富的学习材料中紧紧环绕,大家还纷纷拿出手机,扫码阅读了菏泽公司棉花安全、业务及各项管理制度,感受到了菏泽公司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文化力”;进入库区后,棉花的淡香围绕,工作人员为大家全方位讲解从棉籽至纺纱后的一系列成品知识以及棉花存储保管流程,共话“棉花香”。
观察场,夹包机手现场演示夹包绕杆穿行,娴熟的操作,如行云流水,得到公众连连称赞,做到了“快准稳”;警消人员专业的技能体能展示和闻警立动,火速出击的综合演练,让大家体会敢战能胜、不负使命的“战斗力”。活动期间,还邀请公众代表参加了有奖问答,“棉花成长”科普,棉花质量检验现场体验、交流探讨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
感受大国粮仓储运大动脉
中储粮(盘锦)物流有限公司
9月27日,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海关、边检和农发行工作人员,物流和粮食协会代表,以及大学师生、社区居民、媒体记者等社会各界公众代表40余人走进中储粮(盘锦)物流有限公司,参观确保储备粮调得动、调得快的大国粮仓储运大动脉。
作为中储粮集团在主要粮食物流节点上建成的第一个拥有专用粮食泊位的储运公司,中储粮(盘锦)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码头、铁路、公路装卸设施设备,形成了公、铁、水物流设施的无缝对接。在接受了安全培训之后,公众代表满怀期待和好奇开始了“探秘之旅”。
公众代表深入码头作业区,详细了解装卸船作业的实际情况。蓝天白云下的码头作业区,港机高高矗立。一些公众代表还登上了40米高的港机,现场观看并了解作业情况,他们说“没想到船上的粮食是这么卸下来运到仓里的。”据讲解员介绍,码头作业区以散粮装卸为主,600米码头岸线建有7万吨泊位2个,可兼靠10万吨级船舶,配备连续式卸船机、装船机各2台,25吨带斗门机2台,两个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
↑↑↑码头作业区参观
接下来参观的是对外窗口 “一站式 ”服务中心和“生产大脑”中控室(生产调度室)。从一楼一站式服务中心到三楼中控室,楼梯旁贴的是“盘锦物流生产作业十二时辰”,通过一幅幅照片和一段段文字可见中储粮人的风采。在中控室,听完信息化、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系统操作演示之后,4位公众代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模拟操作,他们的共同感受是“这系统太先进了!”
检化验中心是这次“探秘之旅”的重要环节。在这里,公众代表们在检化验员的指导下,现场体验了玉米容重检测和水分感官鉴定,真实感受到了粮油检验的规范化、专业化。
在铁路作业区和汽车作业区,公众代表们了解到,铁路作业区配备5条总长5500米的铁路专用线,日接卸能力约1.5万吨;散粮发运时采用连续式动态无驻车的装车工艺,日装车量可达2万吨。汽车作业区共有12个卸车位、6个装车位,有普通散粮车卸车、集改散卸车、液压翻板卸车等多种模式,日接卸能力达3万吨,日装车量超1万吨。
漳州直属库
9月27日上午,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漳州开发区中储粮漳州直属库有限公司举行。漳州直属库是我国东南沿海粮食流通走廊的重要港口储运节点和福建省最大的粮食集散地,服务范围辐射闽西南等内陆腹地。活动当天,公众代表们参观了平房仓、检化验室、新筒仓、油罐区、中控室及“拔尖人才工作室”等。在14号平房仓,工作人员结合模型讲解“仓内环流均衡温湿度”等技术原理,带领公众代表入仓探寻了解远程粮情测控、仓内环流、氮气气调、智能通风等先进储粮技术的奥秘。
据介绍,“仓内环流均衡温湿度”技术是中储粮漳州直属库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储粮新技术,已取得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不仅有效解决了高水分玉米、大豆度夏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还大幅度降低控温储粮成本,在中储粮全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氮气房参观
“以往我们采购完的粮食到厂后每车需耗费30分钟进行检验,现在有了氮气储粮及控温技术,只要按照流程正常扦样合格后就无需进行检验,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漳州华龙饲料有限公司代表程石和中储粮漳州直属库有限公司有多年的合作关系,他表示,这些自主创新研发出来的储粮新技术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活动还设置了粮食品质检测及感官判定、害虫识别、空呼穿戴等互动环节,增强了公众参与感、体验感。活动最后,公众代表纷纷在“心愿墙”上签名,留下对中储粮的美好期许。
↑↑↑互动体验:害虫识别
储粮的科学都在这儿啦
成都储藏研究院
9月29日,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一批来自机关、企业、医院、高校的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代表走进这家国内唯一专门从事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技术与开发的中储粮系统专业科研机构,实地探访、零距离接触这守护大国粮仓的“科研重地”。
活动现场,市民代表们参观了中国粮食储藏陈列室,通过馆藏出土文物镇馆之宝——7000年前的碳化稻谷种子、大量汉代陶制粮仓模型、历代研究粮食储藏的书籍以及粮食储藏的器物、生产加工工具等了解中国粮食储藏的演变过程。在粮油品质检测实验室,代表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粮食的发芽实验、粮油品质检验、稻谷加工过程并亲自品尝了现磨小麦制作的馒头。
在仓储技术研发中心,公众代表们仔细观察了昆虫生态实验室中的标本和饲养室里的昆虫活体,详细了解了如何防治粮食储藏害虫的相关科普知识,观看了用3D打印机打印的检化验设备零部件,第一次走近科研人员和他们聊科技创新的点点滴滴。在仓储工程中心,绿色储粮新技术和智能化粮库的大力推广让代表们对“大国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充满了信心。
公众代表们还就大家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家庭储藏等问题和科技人员进行了交流互动,大家纷纷表示,没想到传统行业还有这么多科技元素,更没想到成都还有这么一个隐秘的科研机构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默默奉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