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里掺入棉花?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内

流传了一段惹人非议的视频

▼▼▼

造谣对象由蛋糕变成了月饼,视频拍摄者声称进行了实验,证明月饼上的肉丝是棉花,让公众担心不已。

吴川脚爆爆论坛截图

这则谣言除了在盛产月饼的粤西,在广西玉林地区均有流传。

玉林新闻网截图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是谣言!

这是谣言!

这是谣言!

不少喜欢吃月饼的人表示很担忧:肉丝真的都是棉花做的?下面让小编先给大家来分析分析!

棉花做肉松?几乎不可能

肉松是指用肉作为主要原料,经煮制、切块、撇油、配料、收汤、炒松、搓松后制成的肌纤维蓬松絮状的肉制品。一般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南部比较流行,基本上所有的禽畜肉类都可以制作成肉松,现在还有用鱼肉做肉松的。而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

肉松和棉花泡水后的样子

从二者的成分来看,肉松和棉花有很大区别。肉松的本质是一种肌肉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是三大供能营养素之一,而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膳食纤维。

棉花看上去松软,放入嘴里嚼不烂

由于成分不同,棉花和肉松吃起来的口感也有很大差异。肉松吃到嘴里,轻轻一咬就会融化,很松软。而棉花,表面看上去松软,但放入嘴里却嚼不烂。就好比吃芹菜梗,它的筋很多,咬也咬不烂,主要就是因为芹菜梗中的纤维素很多,而棉花中的纤维素比芹菜梗还要多。

棉花

棉花纤维较细直径不到50um

肉松

肉松肌纤维较粗,直径大部分大于100um,是棉花纤维的一倍多。

从这几张对比图我们不难看出,棉花纤维和动物肌纤维微观层面上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检验人员结合性状、显微鉴别,在所抽检样品中未发现棉花组份。

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识破,商家不会造这样明显的假让消费者来告。而且,一旦被识破也不会有消费者买了,商家是不会做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的。

总的来说,棉花是不可溶植物纤维,虽然从外观上可以冒充肉松做出看上去蓬松的肉松饼,但是口感与肉松有很大差异。如果真有商家用它做肉松饼,脑子很可能是进了棉花。

怎么区分肉松和棉花?

网上流传的“棉花肉松”视频,业内人士一眼就能看出是谣言。

一是因为棉花的蓄水能力很强,在食品加工的时候,很难将其与别的东西混合加工。

二是因为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会嚼碎;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是不可能嚼烂的。

市面上的肉松分两类:

一种是纯肉松,由鸡肉、猪肉或牛肉等肉类除去水分后制成的纯肉松,售价较高。

一种是肉粉松,肉和豆粉混合制成的,所以价格比纯肉松要低。虽然“肉粉松”不完全是由纯肉制作而成,不过也绝不是视频中所说的“棉花”,是安全可食用的。

辨别方法看配料表就知道了,会写明是肉松还是肉粉松的!所以爱吃肉松饼的朋友们大可以放心食用,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肉松。

其实这些拍摄者中有些或许只是普通消费者,他们受到谣言视频影响,也进行了“水洗肉松”的实验;但由于缺乏科学辨识的能力,人云亦云,将视频上传网络。

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听一听专家的见解,不要盲目的去追风,要知道,转发超过500可是会负有刑事责任。

国家食药监局辟谣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刊物《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微信公众号“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管”辟谣称:

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

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

也就是说,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被识破!

小编还要告诉您一件事情

人民网权威发布的

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谣言

“肉松是棉花”成十大谣言之一

咳咳!

小编度娘发现

已经有不少的造谣者

要承担道德、行政和刑事等不同层级的处罚!

谣言止于智者,

再次呼吁广大市民,切勿信谣传谣!

来源:综合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