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去污剂

小时候,农村很少用肥皂洗衣粉洗衣服被褥的,代替品是老家的三样去污宝:皂角板儿、棉柴灰和豆腐水。

记事起,老家流传着一个谜语:“一棵树,八丈高,树上挂着杀人刀。”这个谜语的谜底是皂角树上结的“皂角板儿!”

老家村里和坡上有不少的皂荚树,春开黄白花,秋结皂角板儿,皂角板儿半尺左右长,一寸左右宽,微微肥厚。初冬皂荚树叶落了,干干的皂角板儿,挂在光秃秃的树枝上,阵风吹来,相互撞击,有的会掉落下来,谁看见谁拾。我们还专门去摘,低处的,用长棍打,稍高的,用钩杆钩。

把皂角板儿砸碎,放在锅里加水煮,待煮透变软,皂沫皂泡起于水中时,舀入洗脸盆中,调温后洗头。用手搓洗,满头泡沫,去污止痒。洗好后的头发柔顺光亮,效果很好。

用棒槌把皂角板砸碎,包在要洗的衣裳中,蘸着水放在搓衣石上来回的搓,用棒槌不停地捶,起着一堆堆的泡泡儿。特别是被面和被里儿,盖了一冬,黑糊糊的,遇到了皂角板,立马干净。

婶子大娘们在用皂角板儿洗衣服的时候,我们小朋友,都围在那里,专门拣拾皂角板儿里面的皂角籽儿。皂角板儿里面的皂角籽儿,小拇指垛儿大小,椭圆形,棕黑色,滑溜溜,晶莹剔透,光滑透亮,黑珍珠一般,那是我们小朋友,特别是小闺女儿,爱玩的玩具之一,我们叫掷皂角籽儿。

小时候,代替洗衣粉和肥皂的除了“皂角板儿”,还有“棉柴灰”。秋末冬初,棉花地里白茫茫的棉花采摘完了,勤劳节俭的婶子大娘们,也去棉花地里把剩在棉花壳里的一丝丝棉花仔细地扣完了,棉花地里只剩下了棉柴。这时候棒劳力们把地里干枯的棉柴薅掉,运回家垛成堆。

棉柴是冬天烧火做饭、笼火取暖的好材料,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棉柴燃烧后的棉柴灰,好多人只知道可以运到地里做肥料,但好多人不知道,棉柴灰还是去污的好宝贝。把锅台下面的灰坑里把棉柴灰放入盆中,用烧开的热水倒入搅拌,染后慢慢澄清。用盆中澄清的棉柴灰水洗衣服,特别是洗男子们穿的非常脏的衣服,不但去污快,而且效果好。

小时候,代替洗衣粉和肥皂的去污剂,除了皂角板儿、棉柴灰,还有做豆腐的剩水豆腐水。小时候老家人生活艰难,平常很少吃豆腐,但一到腊月二十五,家家都要磨豆腐。因为老家人都想图个吉利,“豆腐,豆腐,斗福,斗富”嘛!

豆腐做成,装到豆腐单儿压,豆腐压住后锅里剩下的煮豆腐水,豆腐单儿里压出来的豆腐中的水,就成了洗衣去污的宝贝。这时候把脏衣服放在热腾腾的做豆腐剩水中泡,然后放到搓衣板上揉搓,会起着很多泡泡。蘸着水反复搓,很快就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多少代的老家人用皂角板儿、棉柴灰、豆腐水替代肥皂洗衣粉洗衣服、单子、被褥等,纯天然,无污染,效果佳,不花钱!可惜都今天都成了传说,只剩下“申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