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纺织厂发生火灾,致7人遇难!纺织厂里会有哪些火灾隐患?

据新华社,江苏省无锡市一纺织厂20日晚间发生火灾,事故造成7人死亡

据悉,涉事企业生产中国花式纱线,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涉事企业已停工。

据极目新闻,隔壁工厂一名目击者称,事发20日下午6点30分左右,从外看火很大。纺织厂所在的前洲街道办工作人员称,街道领导20日晚赶到现场,火灾在当天晚上被扑灭,具体情况以惠山区应急局官方通报为准。

官方通报

据无锡市惠山区应急管理局发布的信息,惠山区前洲街道天天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11月20日18时30分许发生火灾,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目前事故救援已经结束,善后工作已展开,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纺织企业火灾特点

1、原料易燃,起火速度快

棉纺企业生产中大部分原料的燃点都很低,极易引起火警。如棉花的燃点为210℃,处于松散状态的棉纤维为150℃,比木材燃烧速度快15%~26%。在纺织企业的生产场所,到处是打散、疏松的棉花、棉卷和棉条等,一旦起火,就会迅速成灾。

2、尘絮积聚,燃烧连成片

纺织企业在清花、梳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花絮、棉尘等,随着车间气流四处飘散,积聚在横梁上、夹层内,甚至是墙面上。而积聚的纤维、花絮、棉尘导热性较差,热量难以散发,一旦遇到火星、火苗,就会迅速燃烧,连成一片。

3、空调助燃,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大部分棉纺企业采用“中央空调”对车间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并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形成了一个相互连通的系统。但是,遇到火灾后,这些风管不但容易燃烧,而且会以平均2~3m/s的风速不断吹氧、补氧,形成火场对流效应,加大火势,并将火种送到车间各处和其他层面,形成交错的火灾场面和更大的燃烧空间。

4、夹层隐蔽,延误时间长

棉纺车间的夹层为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部相互连通,且视线受板壁遮隔,一旦起火,有升温快、烟雾浓和隐蔽性强的特点。当人们察觉到烟雾时,火势已到了猛烈燃烧阶段,此时再进行扑救,不但延误了**扑救时机,而且给施救人员判断火源带来了困难。

5、人员密集,烟雾威胁大

纺织行业是典型的人员密集型产业。由于火灾发生在相对密闭的车间里,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随着风管和夹层等四处蔓延,给企业员工和消防施救人员造成视觉上的误区,使火灾现场陷入一片昏暗、惊恐和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会严重威胁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化学纤维、合成纤维发生火灾,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

引起纺织厂发生火灾的危险因素

1、人的因素

事故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的,首先分析由于人的因素,可能引起的火灾。人的因素主要从管理不到位和工人的违章操作两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 管理不到位

1)管理者的安全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缺少专业的安全知识。工人的行为是否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安全管理不严格,势必造成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而由物的因素所引起的事故,也是人的因素所决定的,其与管理者在安全方面管理是否严格,专业知识是否充分有着直接联系。

2)管理者对工人的安全培训不够重视。工人未经培训就上岗,当遇火时,人员惊慌失措,缺少应急的办法。

3)安全检查的措施和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缺少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演练。

4)安全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存在“只重视生产,不重视安全”的现象。

5)我国70%以上的棉纺织企业仍在使用70年以前的老厂房,耐火等级较低,火灾燃烧施救难度较大。

6)强迫员工超负荷工作,不考虑人体的承受能力,超过人体的生理极限,造成安全意识下降,引起火灾。

  • 工人的违章操作

1)安全检查不到位。安全检查不定期,岗前岗后火灾危险因素查找不到位,不全面,忽视很多安全死角。对于存在的安全危险,心存侥幸心理。

2)工人忽视卫生检查,不及时清理尘埃、毛絮,造成静电起火。

3)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本身具有操作说明书,工人不按照操作说明中的要求操作设备,造成设备短路等事故,引起火灾。

4)工人擅自动火。如:工人随便吸烟,可能因为烟头或者火星使机器运转时引燃花毛、棉絮。

2、物方面的因素

这里的物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棉絮以及燃料助剂的影响。棉纺中主要用到的机械设备为:抓棉机、混棉机、开棉机、浆纱机、络筒机、验布机、梳棉机、粗纱机、精梳机、细纱机等。

  • 机械的不安全状态

根据棉纺织工序的机械设备多且流程繁杂,工作系统较为庞大等特点,以下列出可能因此出现的火灾危险因素:

1)电器设备高热起火:如设备连续运转,回转机件轴承缺乏润滑,产生高热,引起附着在机件上的飞花着火;设备高负荷运转通风不良,容易出现电火花、电弧、危险温度等。

2)硬物打击,引起火花起火: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由于硬件松动、滑脱、变形等原因,引起与机械的撞击,容易产生电火花,引起棉花着火。

3)厂区布局不合理。多数棉纺织企业存在此种问题,机器过多,摆放密集,通道狭窄,容易造成花毛、尘埃堆积,引起静电起火。而机器过于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造成小范围内温度骤然升高。

4)设备、设施失修失灵,造成设备在非正常条件下使用。如:倍捻机器失灵、染色罐起重机钢丝线脱落断丝等,使飞出物打击正在工作的机器设备,摩擦出火花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厂房顶部防雷防电设施不全,有缺陷。在雷雨天气下,容易由雷电袭击造成漏电、短路等事故,引燃棉毛,引起火灾。

  • 棉絮的影响

1)存在大量的易燃可燃物质:纺织原料主要是化学纤维物质和棉、麻纤维,这些都是可燃易燃物质。棉纤维细小蓬松,与空气接触面大,燃点低,遇到小能量的火花,就能引起燃烧,其燃烧速度比木材快16~25倍;麻纤维呈束装状态,其燃烧速度比棉花快;纺织原料燃烧可以产生大量的浓烟,并伴随有毒有害气体排出。

2)生产中摩擦发热起火:抓棉机内回花使用量过大,原料、回花中含有回丝、布条、绳头等,回条未按要求扯散直接放入抓棉机内回用,都会造成打手、罗拉等机轴缠绕,摩擦发热起火。

  • 燃料助剂的影响

燃料、助剂仓库潮湿。燃料均为可燃物,还有一些油脂。保险粉的主要成分为连二亚硫酸钠,受潮则分解发热,易引起燃烧。温度达到75 ℃以上即剧烈分解,放出大量的热量。如果仓库环境不合适,可以引起火灾。

厂房火灾防控措施

1、防止起火的四条措施

(1)厂房、仓库内明敷的配电线路穿金属管或阻燃硬质塑料套管保护,不能**敷设或直接敷设在易燃可燃材料上。电气线路采用铜芯导线,铜铝线间不直接搭接,要使用专用连接器进行连接。配电箱及开关设置在仓库外,下班前及时关闭电源。

(2)可燃材料仓库内不使用卤钨灯、白炽灯等高温灯具,可更换为LED等节能冷光源灯具或采取防火隔热措施。生产加工中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选用防爆灯具。

(3)厂房、仓库内电器设备不超负荷使用,要结合实际设置过载保护、漏电保护装置,插座等电源连接部位附近不堆放可燃物品、材料。

(4)未经审批、未落实现场保护措施,不进行电气焊、切割等动火作业。

2、防止人员伤亡的四条措施

(1)不在厂房、仓库内设置员工宿舍、违规住人。

(2)不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

(3)不在门、窗等部位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4)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做到“一懂三会”(懂本场所、本工种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和室内消火栓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新入职员工、危险工艺工段操作人员全部接受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

3、防止火灾扩大的七条措施

(1)生产加工场所和储存场所等不同火灾危险性的场所要设置物理分隔,不能设置在同一空间;火灾风险较高的生产工段(鞋材照射、调胶、喷漆等)、消防重点部位(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要重点防控,严格落实防火分隔、专人管理、限量存放、应急处置等措施。

(2)厂房仓库建筑对外出租时,要明确出租方和承租方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出租方要严格控制出租给火灾危险性相同、业态相近的企业,并按规范标准做好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消防设施。同一楼层空间出租给多家企业的,要采用防火隔墙进行有效防火分隔,并满足消防安全疏散条件。

(3)使用、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等危险物品时,要在场所的醒目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告知牌,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设施。

(4)生产加工工程中会产生可燃粉尘、棉絮、纤维等的场所,要定期整理清扫、通风除尘,或采取技术措施改进作业方式,防止易燃可燃物堆积漂浮。

(5)仓库内不同火灾危险性的物品不混合堆放,每个货物堆垛占地面积不大于100㎡,摆放必须符合“五距”要求(“五距”即:①垛与顶距不小于0.3m;②垛与灯距不得小于0.5m;③垛与墙距不小于0.5m;④垛与柱间距不小于0.3m;⑤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m)。

(6)厂房、仓库内不采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木板等易燃可燃材料进行装饰装修和防火分隔。

(7)不占用防火间距、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和楼顶疏散平台。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