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亲吻大地的云
张钧博
①我总觉得,姥姥家的棉花田,真像是一朵辽远的云。仿佛那燕儿掠过的天空是面镜子,把那上面的云儿,都映到人们的手边了。
②这片地,不过一亩多,种棉花的时间却比我的年龄还大得多。姥姥回忆,还在生产队里的时候这一亩多地就长起了棉花。当时分完口粮地,恰好还剩东坡的一块闲地,便分给了姥姥家。然而,东坡没水井,土也是松松散散,肉眼看见的荒凉。姥姥无奈地笑笑:“种棉花吧,就当天爷爷把云彩给咱带手边儿来了。”
③当时姥姥姥爷刚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生产队长欺负姥爷是个小年轻,时常是一天卖力流汗下来,十分的工分只给结六七分。姥爷气不打一处来,要和队长理论,姥姥拉住他:“谁叫咱们刚成家辈分小呢,说不定是他嫉妒你身子壮呢。”姥爷听了哈哈大笑,继而也就消了气。
④我时常想,姥姥温和的脾气,就仿若那蓬松的棉花,生活的苦难刚刚碰触,就立马被她的温和所包围了。而每一朵棉花,都是天际的云在亲吻大地,姥姥就像那云一样,拥有柔软、豁达的心境。
⑤姥姥家的棉花田里一年能收三四十斤棉花,姥姥手巧,棉花晒干后,用弓子打成绒子,蓬蓬的,手感好得很。打好的绒子,有的做被子,有的做棉衣,再取极少的一丛,拿去点煤油灯。原本无人认领的荒地,
⑥姥姥是极爱孩子们的,听闻邻居谁家的孩子出生了,便取些棉花,做成一双漂亮的虎头棉鞋,两只虎眼精神得很。邻家的大娘总是乐呵呵地收下嘴里不住地念叨:真好,真好。
⑦先前过年,日子总归不如当今好,但即便再拮据,姥姥总是要给母亲和舅舅一人做上一身崭新的棉衣,让他们在大年初一的早晨,也能“雪”(方言体面之意)得不行。这些带着姥姥体温的棉花,为原本灰暗的生活织上了一层云,点上了一盏灯。
⑧再后来,生活逐渐好起来,姥姥姥爷已多年不种地,但那片棉花地却依然留着,姥姥说:“年纪大了,多了种不动,这一亩棉花,权当活动手脚吧。”
⑨“种棉花哪里是活动手脚这么简单的事?”我偷笑。怕是姥姥忘不掉过往,忘不掉那段拿着棉花织成云朵,拿着生活的苦难织成笑靥的日子;忘不掉那段即便有大涝大旱,收成惨淡,也强打起微笑与家人一起对抗苦难的日子。抑或者,姥姥自己就是一朵亲吻大地的云吧。
⑩每一朵棉,都是心怀悲悯的云,在亲吻大地。它们长在麦稻不亲的荒地,默默地消磨着这片大地的苦难,为它带来生机和希望。
(刊载于2021.4,人周刊网)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事中以物——棉花为线索贯穿全文,并暗含着对姥姥的理解和爱。 |
B.文中的“棉花”既是实指田地种植的棉花,又象征着姥姥柔软、豁达的心境。 |
C.第⑨自然段写“我”偷笑姥姥年纪大了,还以为种一亩棉花是简单的事。 |
D.文章语言充满诗意,既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又能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
我时常想,姥姥温和的脾气,就仿若那蓬松的棉花,生活的苦难刚刚碰触,就立马被她的温和所包围了。
【小题3】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写两点即可)
【小题4】请说说文章的标题“棉花是亲吻大地的云”好在哪里?
【小题5】请结合文章主旨,理解第⑩段文字的深层含义。
与春为邻
①能够触摸到春的筋骨时,空气中就有了令人慌张的气息。 仿佛就是在一夜之间,红梅粉色的花一树怒放。 几天前,米粒大小的花还在黢黑干瘦的枝条上探头探脑地张望春天,羞羞答答的模样,仿佛花季少女在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青涩的情愫唯恐被人知道似的。 而今,不见一片叶子,一树繁花妖娆妩媚,美艳绝伦。 丝丝缕缕的幽香沁人心脾,清清浅浅,浅浅悠悠,我仿佛能听到花的呼吸,那么轻,那么匀。
②夜里的雨,润物无声。 草醒了,花醒了,空气清新得让人陶醉。 泥土的味,混合着草的香,花的味,一同氤氲在早晨的空气中。 这是大地吐故纳新的呼吸。 天地在春雨的滋润下,一夜酣睡醒来,酣畅地打着呵欠。 我仿佛看到它的胸部一起一伏,绵长而均匀。暖暖的气息唤醒了花草的梦、鸟的梦,一起在一个清晨醒来。
③一群麻雀在地上啄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它们在谈论着食物、雨水、春天和爱情。 它们在地上蹦蹦跳跳,欢欣鼓舞。 原来,它们的心中也住着一个春天。
④阳光晴好,河面上闪着点点金光。柔若无骨的春风撩拨着河水,涟漪泛起。水中央的几只水鸟,叫不出名字,结伴戏水,水流向东,浩浩荡荡。 远处的秦岭青如眉黛,近处的河水清清凉凉。天上闲云朵朵,耳边鸟鸣啁啾。好一个新的春天,活色生香在眼前,不是画卷,胜似画卷。柳树早已站成河岸边的新娘,长发飘飘,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河水作了照妆之镜,明镜映娇娘,怎一个美字了得!
⑤田间的麦苗仿佛成了绿毯,铺天盖地,尽情渲染。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一望无际的绿色显示着春天的勃勃生机。给麦苗锄草的,挖野菜的,种树的……人勤春早,
⑥天上的风筝多了起来,花花绿绿的彩带装扮着天空。 风筝越升越高,那些“蜈蚣”“老鹰”“青蛙”“燕子”等活灵活现,天空中热闹起来了。 地上的人牵着线走,目光却被高高飘扬的风筝牵着,欣喜的心放飞着,放飞着……
⑦桃红柳绿,姹紫嫣红,大自然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人处其中,无不被明媚的春景所感染和鼓舞。我常常从破土而出的嫩芽上感受到新生的力量,从枝头绽放的花朵上体悟到生命的蓬勃和美丽,从一岁一季的荣枯兴衰中感知到季节的轮回和生活的甘苦……
⑧我常想,人人都喜爱春天,大概是因为春天一切都在生长,而生长就意味着希望。大自然竭尽全力地展现着它的形、色、味之美,而谁又能拒绝美呢? 我们被这自然之美吸引着、熏陶着、引领着。我们与春为邻、与春同住、与春同行,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⑨这新生的春天,这新生的希望,这新生的美好!
(有删改)
【小题1】作者在描写春景时,调动了各种感官来感受景物的特征。请仿照示例,将表格补充完整。感官 | 例句 |
视觉 | 天上的风筝多了起来,花花绿绿的彩带装扮着天空 |
嗅觉 | (1) |
(2) | 近处的河水清清凉凉 |
听觉 | (3) |
【小题3】文章第⑤段中,加着重号的“他们”指的是谁? 作者为什么说“他们才是春天里最美的风景”?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与春为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揭示了文章的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B.文章以“春”为线索,描绘春天红梅花开,以及春天的雨、麻雀、河水、田园、风筝等景物及其不同的特点。 |
C.文章运用大量的叠词,如“丝丝缕缕”“蹦蹦跳跳”“清清凉凉”“花花绿绿”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D.本文和朱自清的《春》都是通过对春天特有景色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