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0
阅读龚细鹰的《棉花的味道》,完成下列各题。

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2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她熟练地格住棉花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我着急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母亲轻轻一笑道:“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

②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摔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

③母亲的挟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枝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笼,却只有稀疏几朵花开。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

④不久,母亲棉田里的花谢了,一个个壮实的棉桃长出来。八月,棉桃如石榴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

⑤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

⑥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明月皎洁,一片一片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

⑦初冬,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长大的姐姐做嫁妆。机器轧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母亲轻轻将棉花一层层叠好,铺在崭新的布上,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新棉被蓬松厚实,我撒着欢儿在上面翻跟斗。雪后的田野如同一床松软的大棉被。我穿上新棉衣跑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扭头却看见母亲提着一篮翠绿的青菜从菜园走来,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她身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我问:“妈,你冷吗?”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

⑧晴朗的冬日,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埋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咪我问母亲:“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真好闻。”

⑨母亲说:“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

⑩母亲老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不能种棉花了,儿女们给她买了羽绒被、羽绒服,可母亲还是说冷,姐姐买来新棉花给母亲做了棉衣、棉被。穿上用蓝色金丝绒布料做的新棉袄,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⑪母亲去世多年后的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见前面一个穿着蓝色金丝绒棉袄的老人背影极像母亲,顿时心跳加速,明知不可能,但还是身不由己紧跑几步追上她……

⑫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子,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哽咽无语,一任泪雨滂沱。

⑬多年以后,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棉花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④段从侧面烘托了母亲的形象。
C.第⑪段意在强调我见到母亲的背影时内心的激动。
D.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
【小题2】通读全文,文章围绕“棉花”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其中三件。
【小题3】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请简要赏析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
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
②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
【小题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
【小题5】文章以“棉花的味道”为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19-20九年级上·福建福州·期中
知识点:其他现代作家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树叶的美

文/孙道荣

①大多数的树叶,是到了秋天,才显出它的美来。

②不是说春天的树叶不美,那是树叶最嫩、最绿,也最有生机的时刻,它自然是美的。这时候,你摘一片叶子在手,用手稍稍一掐,就能挤出几滴春天的本色来。不过,花朵们的美,使它成了陪村,人们在春天里只看到花朵,满树的绿叶因而都是寂寞的。

③到了夏天,花朵大多结出了果实,如果这果子是人或鸟喜欢吃的,所有的目光,又都聚在了果子上。这时候的树叶,每一片都在努力从阳光中获取能量,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树叶掩映的果子们。它们被太阳烤成了深绿,甚而深蓝,有的则开始微微发黄,现出疲态。

④只有到了秋天,大约在深秋吧,花朵早谢了,果实也被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叶子陪伴着黑黝黝的树枝。因为挣扎了一春一夏,叶子们也早已精疲力竭,但它们会在寒流到来之前,站好最后一班岗。大多数的树叶,已经变黄,或者变红,或者变紫,忙碌的人们偶尔抬起头,看见了树枝上的它们,人们被这些五颜六色的树叶惊呆了。“姹紫嫣红”,这本来是形容花朵的,但这一次,人们毫不吝啬地用在了树叶的身上,我觉得这是最精当的形容,也是对树叶一生最好的评价。

⑤如果你认真地去欣赏树叶,你就会发现,每一片树叶的美,又是各不相同的。

⑥有的树叶,美在抱成团,连成片,一眼望不到边,满世界的翠绿葱茏,仿佛来到了绿色的海洋,连拂过它们的微风,都带着绿意,令人沉醉。

⑦有的树叶,在树枝上的时候,显得很普通,当它们落到地面的时候,你捡起一枚,瞬间被它的形状和纹理惊艳了,有人会拿回家,央在一本书中,这枚树叶,便有了书卷气,散发出文字的光芒。

⑧还有的树叶,一片落在了地上,又一片落在了地上,一片接一片,它们就像行为艺术家一样,用自己的身躯,铺就了一条金黄的树叶之路,让人叹为观止,不忍踏足。

⑨我见过的最美的一片树叶,是在朔风之中,孤零零地挂在树干之上。它已经枯干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寒风没有扯下它,大雪也没能让它坠落,它就那么孤单地,无望地,却也桀骜地,挂在树枝上。它在等待什么吗?它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它让我在那个寒冷而沮丧的冬日,忽然有了冲动,决计不再颓废。

⑩而让我最为震撼的,是一次走在回家的路上,没有风,似乎也没有降湿,头顶之上,忽然飘下来一片树叶,又一片树叶。我忍不住抬起头,我看见了树上的叶子们,像约好了的一样,纷纷扬扬地往下飘落。那么多的树叶啊,在半空中是晃悠悠、不疾不徐、从容淡定地飘落。那是人到中年的我,第一次遭遇一场落叶雨,它们让我看见,飘零也可以是很美的,落叶归根,回家的路,一定是很美的。

没错,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每一片树叶,它的一生中,必有最美的一刻,可能在它韶华正茂时,也可能在它苍老飘零时,就像我们每个人平淡的一生,亦必有最美的一刻一样。

【小题1】作者描写了几种不相同的树叶的美,请你梳理选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叶子抱团连片→_______________→身躯铺就金黄之路→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因为挣扎了一春一夏,叶子们也早已精疲力竭,但它们会在寒流到来之前,站好最后一班岗。
【小题3】作者重点描绘的是秋天的叶子,为什么要在第②③段写春夏的叶子?
【小题4】读了本文后,你从作者所发现的叶子的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家有爱笑“李焕英”

钱国宏

①2021年贺岁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第一眼看到李焕英时,我就倔强地认定:她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不但长相颇似李焕英,生活特点都一般无二:特别爱笑。

②母亲嫁给父亲后,在乡村一隅扎下了“营盘”,一住就是60多年。印象中,母亲就像“李焕英”一样爱笑,乡村贫穷的生活也没有消磨殆尽她唇边的笑。

③母亲的笑,是对贫穷的蔑视和不屈。“生产队”时代的东北农村生活是比较穷苦的,我们全家七口人,全靠父母两人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养活。由于是土里刨食,尽管他们起早贪黑地劳作,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家里住的三间土房逢雨便漏,我穿的衣裤都是哥哥穿旧而修剪的,白菜汤里放几片肉就算是过年了……可母亲依然每天笑迎晨昏。她告诉我们:“咱们有双手,啥也不怕,穷又没生根。”

④母亲带领我们养猪、养兔、养鹅,种中草药,打冬草,起塘泥、脱砖坯……三年不到,家里就盖起了三间红砖房,买上了当时“四大件”中的两件--挂钟和自行车。大哥、二哥和妹妹穿着新衣、背着新书包去上学,我平生第一次吃到了饼干……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母亲搓着满是厚茧的双手,笑成了“李焕英”。

⑤母亲的笑,是对邻里的友善和包容。和李焕英一样,母亲具有中国农村妇女最朴实的爱和善。记忆中,母亲从未和乡邻吵过架、红过脸,遇到事总是本着“吃亏在先,让利于人”的原则。邻居砌界毗墙占了我家院子,大哥提出要找邻居“理论理论”。母亲笑着说:“你们忘了我讲的‘六尺巷’的故事吗?街坊邻居住着,占就占点呗,不影响咱家过日子。再说了,院子又没有跑到国外去,没事。”事后,邻居发现瓦匠外砌了界墙,连忙找到母亲致歉。我家这个“李焕英”又笑了:“大妹子,多大个事啊,别放心上。咱们过日子过的不是界毗墙,而是咱姐妹的情义啊。”一句话,感动得邻居刘婶儿涕泪齐下,年年园中秋果成熟时,她都大筐小筐地往我家背。

⑥在村里居住的数十年里,母亲的笑润泽着乡风,和谐、友善、体谅、包容、担当的家风带携着村风,满满的正能量,一季季地吹拂着前街后屯。

⑦母亲的笑,是对子女的鼓励与期许。每学期期末,当我们兄妹把一张张“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奖状和各种奖品带回家时,母亲的脸就笑成了一朵花。她把我们的奖状一张张工整地贴在屋墙上,每逢有乡亲造访,她都会指着墙上的一片金黄,笑呵呵地讲上十几分钟。大哥期中考试没考好,母亲看罢试卷哈哈大笑:“这道题错得不冤,出得太深了。一道题没答上不算啥,那么多道题你都答对了嘛,这就很了不起。咱需要做的是查找差距,迅速赶上。期末,你若能考个全班第一,妈给你炖鹅吃。”在我们兄妹求学的道路上,母亲洒下了一路笑声。那笑声,既是出征的号角,又是指路的明灯,同时还像一丝丝春雨,滤除了我们脸上的愁云,催发了我们心头的一垄垄嫩绿。伴着母亲的笑声,我们兄妹三人考上了大学,两人进了技校。

⑧现在,我们兄妹不仅在不同的城市扎下了“营盘”,还都有了自己的“产业”。节假日回老家看望母亲时,一进村口,我就能听到我家“李焕英”那爽朗、熟悉、亲切的笑声。

(选自《羊城晚报》2021.3.7)

【小题1】梳理全文,完成下表。
事件“笑”的内涵
母亲带领我们战胜贫穷
友善、包容
鼓励、期许

【小题2】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①在村里居住的数十年里,母亲的笑润泽着乡风。(赏析加点词)
②那笑声,既是出征的号角,又是指路的明灯,同时还像一丝丝春雨,滤除了我们脸上的愁云,催发了我们心头的一垄垄嫩绿。(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章以“家有爱笑‘李焕英’”为题的妙处。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老师的泪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齐玉。杨老师叫我。

我发怔。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杨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小题1】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_________
【小题2】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_______________的外表和_______________ 的心灵。
【小题3】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此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
(a)
(b)
【小题4】最后一段“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